第31章 酿酒师傅(2 / 2)
二舅是笑眯眯的看着外甥耍宝。
“小羽,过了年了,红枣也已经晾干了。酿酒的事也该准备动了。再过一个多月,地也该种了,到时候忙起来,人手、牲口都紧张。别两头都耽误了。现在趁农闲,赶紧准备酿酒的事。”
“是,是。队长舅舅你看该怎么弄,该准备什么,你说。”
“你要只是烧个千儿八百斤的,在我家里轻易就能弄了。但是我们队里收的红枣起码要有五六万斤,就得再买上几口大锅,几个蒸锅该换了。酿酒光是红枣也不太好,还得掺上粮食,你准备掺几成的粮食?”
“我也不知道掺上多少粮食好,你认为掺上几成粮食最好?”
“最好的枣酒比例是五成红枣,五成粮食。”
这时二舅插话:“小羽,队长家里是祖传酿酒的,清朝时家里就有了酒作坊。以前在周围几个县里都很出名。根据你家里钱多少,让队长拿主意。”
“那当然是按照最好的比例掺粮食,队长舅舅只管拿出你的手艺酿出最好的酒,其他的我负责。”
“行,那掺入什么粮食呢?高粱?包谷?地瓜干?麦子?”
“你觉得加入什么粮食好呢?”
“一般不要用地瓜干,酿出的酒发苦。剩下的三样都行,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但老喝酒的人肯定能区别,一般用高粱,因为高粱最便宜,高粱是耐旱作物,我们山区中的多,买起来很容易,出酒率还高。按三斤粮食产一斤酒的比例,这样起码要生产三万斤酒,还得买上三百个酒坛子,我看你上次送来的酒坛子就挺好,容易封口。以前我们都是用牛皮纸用绳子蒙住坛口,再糊上胶泥。你这坛子直接盖上盖子,再糊上胶泥就行。那你可到瓷厂定好坛子,对了,酒酿好后你准备放到哪儿去呀?”
“三百个坛子,我还真没想过。买倒没问题,但确实没地方存放。这可怎么办啊?”百羽揪着头发,头皮都快揪出来了。
“行了,别逗小羽了,他哪能想那么周到,估计是想起一处是一处。”
“红枣、粮食在发酵之前还要先粉碎,虽然不必要像吃的面粉一样,但是工作量也不小。酿酒蒸馏时还得买上几吨煤……”
“酒糟发酵到什么程度上锅蒸馏,蒸馏时的火候,头锅酒就和纯酒精一样,还得和二锅头勾兑,勾兑到什么程度,这些没酿过酒的人可不知道,弄不好就糟践了东西。这些啊,让你队长舅舅操心就行了。你准备好钱就行了。”
真是事不经身不知难呀!
“修福哥,带小羽去你家看看吧?让他开开眼,长长见识。”
百羽第一次知道,队长舅舅叫冯修福。
队长舅舅家在村子的西北边,高大的青砖瓦房,有十几间房,院子很是宽绰,起码占地一亩以上。房子的北边和西边都是土崖,土崖修整的很是平滑,西边土崖上有一个装着门的洞子,队长冯修福从房子里拿出钥匙打开洞门,一股带着酒香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
冯修福推亮手电,带着二舅和百羽进了洞子,洞子有两米多高,洞门宽度不到两米,进去一米后洞子宽度就达到了三米,高度也有三米,呈拱形,越往里感觉越是宽绰,走了四五米后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侧洞,队长舅舅说道:“这是这是发酵池,这个洞子宽一丈,最高处离地一丈,池子宽五尺,深五尺,长两丈,盖子都是两寸厚、两尺宽的松木板。别小看这两个池子,这可是花了大本钱的,池子地下就像盘炕一样,用大方砖铺就,池子四周全是用大方砖砌起来,用的是糯米浆粘缝,然后用胶泥在四周抹了厚厚一层,结实程度比水泥做的也差不了多少,可以生火加温,池底总会留下半尺厚的酒糟,从来不会清空。我们家酿出来的酒好喝,除了水好、料好、工艺好,也与这两个发酵池有关系。”
又走了三米指着两侧的洞子说道:“这是储藏洞,宽度、高度和前面的洞一样,只是长度达到了三丈,酿好的酒就放在这里,这样的洞子有八个。南侧的洞子都有透气孔,就是小窗子,蒙着塑料布,不过冬天我都从外边用谷草堵住了。”
“我怎么觉得这个洞子拐了弯?”
“是拐弯了,在西南边,洞子还有一个出口,装着一个木门,只能从里边打开,外面用高粱桔挡住了。”
“你们家祖上可是下了大工夫。”
“那是,我们院子的一半,还有东边的地,都是挖洞的土垫出来的。”
回到了院子,院子里有两架大石磨,一座石碾,百羽估计自己推不了几分钟就歇菜了。推开西面房子的大门,西面四间房里面都是连通的,中间有柱子,北边比住人的房子宽出去有三四米。里面有蒸馏酒的大灶,还有很多酒缸、酒坛和许多的工具,就是一个大工间。这要不是日积月累添置起来,一下子让人弄恐怕太难了。再说许多工具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没经验的还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