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听证会前的准备(2 / 2)
等渡过这次危机之后,他已经不打算再忍了,要对文官们来一次强有力的反击。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这话是从宋代以后才有的。
究其原因,那是因为自从没了世家和门阀以后,士大夫阶层虽然接替他们掌握了财富、话语权等资源,却唯独没有继承他们的力量。
士大夫阶层的力量在于团结。
皇帝终究需要有人给他干活,文官们动不动就抱团,以罢工的方式威胁皇帝,迫使其同意士大夫的诉求。
但他们的弱点在于,皇权顾忌的是士大夫这个整体,而不是他们中的某一个!
傅斯年将目光放在了年底的京察上面。
户部尚书之所以被称为“天官”,有着能抗衡首辅的地位,就是因为他掌握着这项权利。
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
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罢黜,削职为民。
现任吏部尚书王永光是坚决反对东林党人的,傅斯年只要能给他提供翔实的材料,他一定不会手软。
在中原这片土地上,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
尤其是想当官的人,排队能从京师排到通州。
国子监改革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增设了关于民生国计的科目,早已经有一批学员奔赴各地实习。
京察过后,腾出来的位置正好能提拔一批人。
只要崇祯有那个魄力,他必定能够从文官集团的要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位乾纲独断的君王。
……
跟文官吵架是明天一早的事,傅斯年先要去面见崇祯。
过程跟他想的差不多,崇祯表态,一定会支持他,不让那些文官的谋划得逞。
但隐约间,傅斯年觉得崇祯是有一丝犹豫的。
好像有什么话,想问还不好意思开口。
晚上研究对策之余,傅斯年就联系上了崇祯的本体——朱天大帝。
说明情况以后,他主动要求看看那十二条罪名,当看到亵渎懿安皇后那条罪状的时候,他抬起头看看傅斯年,欲言又止。
“我说,这时候咱就别卖关子了,到底哪出问题了呀?”傅斯年看出不对,急忙追问。
“哎!告诉你也没啥,我估计那小子是心里有点小疙瘩,怕你跟张嫣真有事儿!”
“怎么个意思?我跟张嫣?别说没什么事了,就算真有,又不是他媳妇,他难受什么?”
朱由检一脸羞赧,叙述道:
“你知道,少年慕艾,那时候我刚刚十几岁,还未出宫。皇嫂在生活上很照顾我,人又长得漂亮。我……我曾经偷偷爱慕过她!”
呵!傅斯年可是吃了个大瓜。
不禁想起了一部叫做手机的片子,同样讲述了对表嫂曾经的爱慕。
“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
脑中回荡着熟悉的旋律,傅斯年知道崇祯在纠结什么了。
一个小小的误会,请张嫣出面演场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