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民智(2 / 2)
这种糕饼虽带了个糕字,却并不像苏正德的八方斋里卖的糕点那样蓬松柔软。
而是实打实的用半发酵的面掺了油盐,以炭火烤炙,做得有成人半个巴掌大,吃起来酥脆咸香,能保存的时间长,若在中间戳个小孔,还能随身携带,最重要的一点是,非常饱腹。
十个妇人在府衙后院忙得热火朝天,每做好一锅就有衙役将其搬出去放到大门口的桌子上,一块一块摞起来。
到了第三天,府衙门前的四张大长桌上,已经堆起了方方正正的糕饼山,散发出面食独有的香气。
花城府衙从没出现过这种景象,不用敲锣打鼓,很快就靠过来一群百姓,围着糕饼山议论纷纷。
“这饼子看起来硬邦邦的,闻着倒是香!”
“那可不!里头倒了油啊!我家婆娘就在府衙做糕饼,说是用了一大桶油!”
“老天爷!难怪这么这么香,也不知道吃起来怎么样。”
“我姐姐也在府衙做工,领了六十文铜钱,每天还能吃三个饼!”
“也不知京城来的知府大人的饼子,吃起来是个啥味儿。”
“哎哟,快把口水擦擦!小心差爷看见了把你赶走!”
辰正时分,咚咚的鼓声响起,待周围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之时,苏惟安在衙役的护卫下登上高高的石阶,高声宣布了获取糕饼的办法:
“知府大人有令,凡我花城百姓,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学会数数,就能领一块糕饼!答对算术题,还能再得一块!”
他一挥手,就有两名年轻的衙役上来做示范。
两人相对而立,其中一个大声从“一”念到“二十”,又倒过来从“二十”念到“一”。
衙役念得非常慢,还配合两只手来回数,显然是在边念边教。
确定他将二十个数倒背如流之后,另一名衙役取出一块饼,用油纸包递过去,然后问道,
“假如共有十二个饼,你吃了三个,还剩几个?”
对方数了数,大声道,“九个!”
如此又问了四个问题,负责数数的衙役都答对了,便又领了一块饼。
他将两块饼拿到手里,乐滋滋地面向众人,“数对了,题也答对了,这两个饼就是我的喽!”
说完便将饼揣进怀里,大步跑回了衙役队伍中站好。
这示范实在简单明了,等苏惟安和姚知事退到旁边,另换了一名吏员再次搬出长桌做统计时,领糕饼的队伍已经排到了街角。
只是二十个数虽不算多,要全部数清楚、不出错,也是要费些时间的。
一天过去,除了街面上本就会算账的掌柜、伙计之流出于好奇来试过以后领了饼,竟没有一个学会的。
如此一来,有许多人就泄气了,
“活了这么大岁数,脑子都不灵光了,哪里学得会?”
第二天就不肯再来了。
不过成人不来了,还有孩子呢!
那饼子的味道一直往鼻孔里钻,孩子们经不住诱惑,围着衙役和吏员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