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 第235章 紧盯益州的经济资源

第235章 紧盯益州的经济资源(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散修的逆袭之路  神奇宝贝之从零开始  诡异:刚学的武术,我能受这委屈  霍格沃兹的蛇类巫师  全员恋爱脑,唯我是真事业批  这把刀有点厉害  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的炮灰娇妻  六零军婚,美男知青入赘随军路  四合院我靠空间称霸世界  男主今天黑化没 

疑问主要有两点。

第一,就是像黄权说的一样,有人疑惑刘备在益州之外,去哪里找那么多熟手织工。

第二,出价高于市价三成,那刘备不是要赔本?刘备出得起这么高的价吗?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

面对阴谋论,亲刘备的李严说:“要我说,我们管不着人家如何织锦,安心多挣三成的钱,不好吗?”

扫视了一圈,李严又说:“你们谁反对这事,那就明确地说出来,到底不好在哪里?”

李严这样一说,所有人都不出声了。

将丝和锦高价卖出去,怎么看都是好事,除了阴谋论,还真的说不出哪里不好。

所以第一个问题很快讨论结束,刘璋开心地答应了刘备的这个要求。

接下来,张松又说出刘备信中的第二个要求。

这个要求是在犍为郡的江阳县打井采盐,开出的条件同样很优厚。

刘备方全面负责开采井盐的一切事务,刘璋什么也不用做,什么财物也不用出,净分产出的两成精盐。

……

说到这里,要啰嗦几句。

先说下古代的盐。

今天,盐是一种普通的生活物资。

但是在古代,盐的产量低,品质也低,偏偏人人都要吃盐。

所以,盐在古代极其重要,特别是品质较高的精盐,一直受官方政府管控。

按生产地不同,盐主要分为海盐、湖盐和井盐。

其中以井盐的品质最优。

在今天的四川地区,也就是三国时期的益州,有丰富的井盐资源。

从古至今,刘璋统治的这片区域,都是主要的井盐产地。

此时,益州已经有很多井盐在开采了。

不过这时的采盐工艺落后,盐井都用明挖的方式,每口井都要用人力一点一点挖出来。

深度最多十几米,耗时耗力,卤水的产量也极低。

其它工艺,如卤水净化,粗盐提纯等,更是与现代不可同日而语。

……

不过呢,想改进三国时期的井盐工艺,也不算难,凭借三国时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足够达成目标。

所以,孔明早就盯着益州的井盐资源了。

这次,刘璋为了平叛南中,向刘备求援,孔明就开出条件,借机掌控益州的蜀锦和井盐。

……

张松说出刘备对井盐的要求后,又有人提出反对。

反对声音最强烈的是王累,他厉声说道:“采盐可是国家之根本,不可轻易令他人涉足。”

张松听王累这样说,马上反驳道。

“盐重要不假,但铁器就不重要吗?近些年,我益州的铁制农具都来自刘皇叔,礼尚往来,让出一些盐井有何不可?”

确实,古时很多朝代,都是盐铁官方专营。

刘备势力此时的冶铁技术,在孔明的推动下已碾压其他势力。

先进的铁制农具,孔明限制流向吴魏,但并不限制向益州供应,这些铁质的农具,对益州的粮食产量,提升极大。

张松的一通话,让王累哑口无言。

张松接着又说:“还有一件事,大家别忘了,刘皇叔的人马,还在南中帮我们打仗,谁反对这事,先问问自己,有没有本事去平叛!”

嘴炮谁都会,但真刀真枪地打仗,那能胜任的人,少之又少。

张松的几句话说完,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枭雄镇山河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豪门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穿越到三国一统江山 假太监:从女帝寝宫开始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逆天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