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尊师重道(1 / 2)
从孔颖达请旨到李二陛下同意,秦逸默不作声将整个过程看完。
令他不甚理解的是两人听了他之言后,为何极其高兴的同时有都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记得当初秦美玉跟他说过,李二陛下将注音版三字经在众位心腹面前展示。
当时在场的诸位心腹大臣们都一致认为此书是开启民智的好物,最后也是由孔颖达请旨推广。
有此可见,李二陛下与其心腹大臣是赞成教化万民这一理念,并要给大唐百姓开启民智。
所以,他才会在李二陛下问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时,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
刚想张嘴将疑惑问出,秦逸就接到李二陛下一个眼刀袭来。
这让他惊醒凉亭周围还有不少人在关注着,很识趣的将疑问憋了回去。
不过,这不代表着秦逸就此放弃。
因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将事情弄清楚,他可以会因为过于好奇而睡不着觉。
于是,他打算待私下里再向他们问个明白。
所以此时,在凉亭内,秦逸闭嘴不言安静的站立在一旁,可一直坐着李二陛下却开始有动作了。
只见,他快速的向四周扫了一眼,就将驻足在凉亭周围的倾听者们或恍然,或震惊,或癫狂,或不赞同等神色收入眼中。
稍微想了下,李二陛下暂时收敛有一件为难之事得以解决的高兴,并且压低声音很小声的对孔颖达说道。
“孔卿,先想办法把这场考效收尾。”
“老臣遵命。”
乐呵呵的回应了一声,孔颖达用视线在凉亭外遛了一圈。
待看清一干学子和同僚们的表情,他立刻领会了李二陛下为何要他想办法收尾。
何故?
其中缘由,皆因尊师重道的思想已深刻的烙印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身上,他们认为为师之道,在于尊重人性,严谨为学,即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向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之人,他们所会的皆是老师授予,因此他们十分尊重授业之师,对待老师的态度,就向对待父亲那样敬重。
所以在他们的认知里,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他们应以师之言,师之行为准则,要如同遵从君王之命那般,无条件地遵从老师的教诲,不得违背师长之言论。
李二陛下考虑到,此前秦逸的畅所欲言显然已触犯到此时读书人尊师重道理念,而凉亭周围的人如今只是暂时被此番从未听闻的言论震住,一旦回过神来必定会出现反弹,随出言让孔颖达摆平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