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尊师重道(2 / 2)
那孔颖达想出一个办法需要多久?其实也就片刻而已。
只是脑经稍微一转,孔颖达笑眯眯望着秦逸。
“呵呵,关于今天这场的考效,老夫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你回答。”
“还请孔师出题。”
“老夫最后要问你,你可知何为师?何为尊师重道?”
听到此问,秦逸脸上闪过一丝恍然,不由在想起这是个遵循天地君亲师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老师的地位是仅次于君主之后,所以李二陛下是让孔师摆平我畅所欲言带来的后遗症。
同时,此问也让他回忆起,在现代上学时期他所学过的那篇韩愈所着的《师说》。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此文不仅告知人们,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也抨击“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
最最重要的是现下此文尚未出世,用以来回答此时‘何为师’再适合不过。
随即,秦逸压下心中剽窃的尴尬,很是感激的看了眼李二陛下和孔颖达,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只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
“所以对与师者我们理应尊重但却不能忙从,我们应有自己的判断,当师者之言是对的,我们便遵从;当师者之言有误,我们当将其错误指出,让师者得以纠正。”
“要知道圣人无常师,孔子也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且老子为孔子之师,若是孔子事事从师,也就不会成为儒家宗师。”
“是故学生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话音刚落,秦逸拱手行礼向孔颖达表示自己已将话说完。
孔颖达细细考虑起秦逸所言,只觉得有一扇大门向他开启,而他往日因尊师重道而产生的诸多疑惑,自此离去不再困扰于他。
豁然开朗后,孔颖达认真的向秦逸道谢。
“你回答得很好,老夫宣布今月之考效就此结束。”
“同时,也因你此番言论将老夫多年疑惑尽解,老夫在此谢过。”
他还在将话说完后直接朝秦逸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