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2 / 2)
皇上命人挑出了一些江南的城市,准备发行‘城市专属国债’、‘万一国债偿还不上,就让债主负责征收这些城市的三年税款’、‘据说,有些太监已经动身去了江南’。
在他这样说完后,场上瞬间安静了下来。许多人的脸色都变了,随即起身想要离开,一幅‘马上要去买国债,怕晚了被人抢走’的模样。
坐在首席的一位内阁成员随即开口,训斥了他们。
他先是说了一些‘你们这么沉不住气,怎么为朝廷效力’之类的话。然后,又提出了这个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就算真的拿到了某些城市的包税权,难道你们就一定能收上税来吗?
贫穷的城市,收不上多少税来;富庶的城市里,很多士绅都盘根错节、树大根深,是好对付的吗?
听到这些话后,场上一些官员的脸色恢复了平静。
而后,旁边的另一名高官提出了应对当前局面的策略:拖。
其意思大致是这样的:皇上是个急脾气的人,又好面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多讲道理,表示要‘慎重考虑’,总能把这件事拖下去。
然后,外界的人就会失望,大家也有了时间准备。到时候,完全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拿下那些城市的包税权。
听完这些话,周围的一些官员发出了赞同的声音。但还有一些官员,坐在那里,并没有开口。
王赫考虑了一下,认为这个做法可能不太好。
这种用‘包税权’做抵押的国债,恐怕是千载难逢的发财良机。就算在场的这些官员能忍住,城里的皇亲国戚、大商人,这些人能忍住吗?
而且,宫里已经派了人去江南。对那些富庶城市的士绅来说,头上多出一个知根知底的‘包税官’,会是何等恐怖的事情?而对他们自己来说,如果能当上包税官,又是何等恐怖的利益?
这两个条件加在一起,恐怕这些人宁肯倾家荡产,也要买下和自己城市相关的国债...而且,这次还是不止能通过户部,更能通过太监来买国债。
不管这里官员的谋划多精明、多老道,恐怕也不会有用。人心思利,这种国债的销售怎么都拦不住。
如果自己真的只是个普通官员,那么这个时候不管其他人说什么,都应该立刻把全部家产买成某些富庶城市的国债。如果买到了,恐怕几天内,价格就会翻倍,甚至翻几十倍。
在王赫想到这些的时候,旁边的几名官员相继起身,表示‘诸位大人说的当然有道理,但卑职家中确实有事,先告辞了’。
在他们这样做了之后,坐在上首的几名高官脸色非常不好看。但就算如此,这几名官员仍旧坚决的离开了。
在这些人离开后,场上剩下的官员大都露出了茫然的眼神,像是不知道应该继续留下来,还是坚决离开;上首的几名高官,脸色更难看了。
王赫看着他们,考虑起了‘自己该怎么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