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2 / 2)
汇报了‘很多商人听说了国债的消息,踊跃购买’的情况后,王赫交上了银票。而后,得到了几句夸奖,一旁的太监送来了一沓刚印好的,没有包税权作为抵押的国债。
王赫随即展现出了坚决的态度,用比较委婉的言辞说了些‘我可以拿这些离开,但某些城市的商税作为抵押的消息已经传开,很多商人却还在犹豫。户部的大家拼尽全力劝说,他们才只买了这些’、‘如果现在给他们送去这些,并没有问题,谁都无话可说。但以后再卖国债就难了’、‘商君南门立木,取信于民。如今信任一朝崩塌,以后不论陛下做什么都不会有人信了’等内容。
一旁的太监开口呵斥,认为王赫‘无礼’。崇祯看起来也并不高兴。但在之后,他没有呵斥,而是命人拿出差不多两千万两的国债,问王赫‘能否卖出去’。
王赫犹豫了一下,表示‘只要陛下能兑现承诺,卖出这些没什么问题’。
崇祯点了点头,又命人拿出了价值一千万两的‘用江南数个城市的三年包税权作为抵押’的国债。在王赫收下这些后,他下旨让王赫负责‘国债出售工作’,随即又把一名太监和几十名锦衣卫派到王赫身边‘辅助工作’。
局面变成这样后,王赫和这些人一起离开皇宫,在车上考虑起了下一步的问题。
如果只有一千万‘用包税权做抵押’的国债,那么销售起来是很容易的;但另外两千万‘用商税作抵押’的国债,就没那么容易了。
两者搭配?要求那些‘想要拿下包税权’的商人,顺便购买一些普通国债?
也许可以,但太笨拙了。应该还有更好的办法才对。
王赫想了一会儿,决定从‘宣传’入手。
调集人手,把‘只要能买到足够的国债,就有机会拿下很多富庶城市的收税权’、‘很多商人都在全力收购国债,预计国债价格会在几天内翻上数番’等消息传开。
如果消息能充分传开,就有可能煽动起普遍的狂热情绪,就会有足够多的人参与到炒作中。
到那时候,就算没有‘包税权’作为抵押的普通国债,也能卖上大价钱。
想到这里,王赫命人停车,找到一旁的太监,说起了相应的计划。
这太监姓张,他听完计划后,表示‘王大人聪慧过人,这想必是能成的’、‘只要不漏了咱家这份,咱家愿意支持王大人’。
听到这样的表态后,王赫表示‘肯定不会忘了您这份,其他兄弟们也各有好处’。
回到家后,他当即安排管家挑选了一些比较机灵的家丁,给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安排了‘明天一早统统换上新衣服,结伴去各处茶楼酒馆散播传言’、‘假装买卖国债’的工作;给另一部分安排了‘在人群中讲述国债好处’的工作。
第二天一早,王赫看着前一部分家丁们出发。然后,带上太监、锦衣卫,以及后一部分家丁,敲锣打鼓的去昨天买下国债的商人家中,庆祝对方‘买到国债’。
在他们前进的过程中,周围逐渐聚拢了许多观望的人群。而后,王赫安排的家丁随即开始在人群里宣传‘这位商人买下了很多国债,差不多拿到了某些城市的包税权,富可敌国’之类的话。
这位商人迎接出来后,王赫和身旁的张太监一起把国债交给他,说了些‘恭喜’的话。
这样闹腾一阵后,王赫又继续带着队伍,去拜访下一家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