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昭雎为右令尹(2 / 2)
君王权术,不正是应该这样吗。
“寡人立国事府,乃执我楚礼教祭祀、官吏考教任命、刑律典狱、户籍税赋、外交外事、水利营建之事,可惜这六府立下至今,寡人亲舅、司吏刘启不堪重用,若无司徒,我楚国的官吏到如今,都还会围在宫外;还有工正屈伯庸,年事已高,于国事方面,力有不逮,现如今寡人就有一事,需得司徒佐于工正。”
司吏刘启,以昭雎马首是瞻。
工正屈伯庸,乃令尹屈原之父,纵然是站队,也应当是站在屈原身后,如今楚王却偏偏让他这个司徒去插手工正之事,这里面能让昭雎想的故事,可就很多了。
“大王但有令,臣必竭尽全力。”
昭雎行礼道。
熊横起身,在大殿中来回踱了几步,看似在思索。
“司徒可曾记得,寡人所云司徒府下国赋司否?”
国赋司,乃计划当中,所掌兵役徭役。
兵役者,就是每逢战事,百姓们被王命招募,自己带着干粮去上战场。
徭役者,这可就多了,比如说修长城,修水利,修宫殿等,都需要招募百姓,这就是徭役。
兵役乃军事,多见于大将军府。
徭役多营建水利,自然是要与工正府协同。
楚王一张口,昭雎心中就思虑了很多。
“回大王,臣记得。”
想再多,话到嘴边就这么几句,这就是昭雎。
“我楚国之地,何止千里,我楚国之黔首,何止千万,寡人能治如此广博之地,除去我楚国众臣的效力之外,好需得多靠车马,多靠道路,多靠驿馆。”
“车马者,一日两百里,能同行于各郡县之间,传寡人王令于各郡县;然车马虽快,亦不可缺道路也,道路通达,方利于我楚国经商,税收运送;道路设于驿站,商人黔首、官吏王令,俱有落脚之所,我楚国若要强,三者皆不可缺也。”
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路,不仅可以加强各地联系,也利于商业,那日与东方堇一番对话,倒是给熊横提醒了不少。
“寡人欲行国赋司之策,由司徒派遣国赋司吏,往来我楚国各郡各县,征发徭役,修建道路以及驿馆,不知司徒以为如何?”
熊横此举,有一箭双雕之策。
一来道路修建了,二来国赋司也就立下了。
不等到昭雎回答,熊横又说道:“寡人以为,司徒所立户籍司就很不错,国赋司也可效仿之,每一郡设立俱是分司,分司之下,再派遣国赋官驻于各县,征调徭役。至于这工正府,可设立一道路司,专司我楚国道路驿馆之时,如此两司配合,大事岂能不成。”
待到楚王说完后,昭雎方才是明白,楚王这不是一箭双雕,是一箭三雕,连工正府下设立道路司都安排好了。
楚王说过之后,半响不语,只是望着昭雎,似在等他回答。
而昭雎在思索了一阵后,方才是硬着头皮说道:“臣启禀大王,如今国事府刚有户籍官还未完全到任,就再行国赋司,是否操之过急,其次者,臣身为司徒,如何佐工正之事?”
似乎是知道昭雎会有推辞之言,熊横一笑,表现的浑然不在意。
“哈哈,其一者,国赋司之事,可暂行缓之,司徒觉得什么时候可以了,就什么时候开始,其二者,寡人欲以左右令尹而治国,屈原为左令尹,而司徒则为右令尹!”
第一件事的确可以缓一缓,以昭雎为右令尹,也并无不可。
昭雎神色平静,看不出其想法。
顿了片刻后,他立即行礼道:“臣谢过大王。”
“哈哈!”
熊横大笑起来:“右令尹,来,与寡人共饮一爵!”
至于次日,楚王又有诏令下,以司徒昭雎兼任由令尹,辅佐楚王治国。
此令一下,郢都震动,所有人都在看向令尹屈原。
可是屈原不仅没有面王,照例处置国事,就如没事人一样。
极少有人知道,堵不如疏,屈原知楚王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