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偶遇农家子(二)(2 / 2)
“公子真是博学多才,我随意一说就能领悟过来。”
“哈哈,这有何难,不瞒先生说,我亦是对涉猎于农事也,如堆肥之法草木之法,可令地能多产;又如冬种冬物,夏植夏物,可不至于土地空闲;还如兴修水利,则可使农田灌溉得当,甚至农具的改进,也可提升土地所产!”
熊横在以前学历史的时候,曾学到唐朝发明曲辕犁后,不仅让犁车更加轻便,而且利于掉头了转弯,犁地的时候也更深了,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耕种。
楚国如此多的土地,倘若能改善农业耕种,那所产出的粮食,必然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现如今就缺少了这样一个人才。
听到熊横如此说,晋北眼前一亮,就如同见到知己一般。
“公子所云俱是利弄之法,我游历天下之地,便是在寻找这利弄之法,也曾亲眼见到魏国上郡之地,水利疏达,不负农田,可为天下之最!”
战国七雄当中,最喜欢搞水利建设的是魏国和秦国,魏国虽没有秦国的那般浩大,但胜在发起的早,上郡的水利冠绝天下的时候,秦国的郑国渠、都江堰都还没有开始了。
“我冒昧一问,先生年岁多少?”
熊横话锋一转问道。
晋北长叹一句道:“说来也是惭愧,今年四十有三,垂垂老矣,如孔夫子之云,从不惑而至知命也!”
熊横笑着摇摇头:“不管是知命也好,还是不惑也罢,先生可曾想想,人生能有几个四十三呢,何以为学,为何而学,皆为其用也,倘若不用而光学,又有何用呢!”
话到这里,他又起身指着四方沃野:“先生且看,农事一学,不在其言,不在其书,而在其功,何为功,躬身是也,难道先生以为只此一言,就能倾尽心中抱负吗?”
显然,熊横是对其起了招揽之意。
汉武帝能从一群马腹中将卫青给翻出来,他一样也能从泥土当中,将晋北给翻出来。
不知是想到了什么,晋北竟然潸然泪下。
“唉,公子之云,我又何其不思,可如今天下大争之势,方纵横兵、法为之有用,其余岂可入君王之眼,我若是不思着书,怕是十年之后,连这点儿学识都留不下来!”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百家争鸣,各种学问蓬勃发展。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就像是一个身怀六甲的妇人,肚子里的学问要是不生下来,迟早会郁郁而终。
既然仕途不得志,着书也是一个选择。
“先生又何须悲痛,难道先生不看看,站在你面前的是何人?”
猛然间,晋北抬起头来。
“公子是有意举荐于我?”
“先生既有大才,如何能不被重用,我有一策,先生要不要一闻?”
晋北闻之,立即点头。
他哪里能够想到,面前的这位会是楚国的王。
“这郢都城外,有一东方学宫,先生就请到那东方学宫修学着书,那学宫中东方堇是我好友,先生尽可放心。等到过些日子,我若有机会见到楚王,必然会举荐于你!”
士子求官、毛遂自荐在当代是一种美德。
包括张仪之流,也都是自己求见秦王,然后求来了官,晋北听到能见到楚王,岂会有拒绝之理,当下立即说道:“多谢公子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