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护城河(2 / 2)
所以,为了能掌握更准确的信息,我会在每一个城市派遣业务员,负责调查、收集企业产品和需求信息。
这些信息每天通过电话线路汇集到总部的计算机上,录入数据库。
当天的所有供需信息全部存入计算机中后,就可以计算了。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我刚才举的我和尹秘书换牛羊的例子。
这还只是一个小范围内的资源调配,计算量就已经不小了。
所以,为了节约算力,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物流运输,最好是以一个省或几个省比如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为单位,进行资源调配。”
大家齐齐倒吸凉气,用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丁志远。
孙亚洲道:“丁总,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城市吗?
如果按照你说的来做,投入有多大?”
“我知道。”丁志远点点头,一脸严肃道,“省、地级市、州、县、县级市加起来将近3000个。
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投入,但难道因为投入巨大就不做了?
我敢投入,也有信心获利。
别人不敢投入,也没信心获利。
而这,就是我的护城河!”
陈鸣由衷感慨道:“丁总好魄力!”
丁志远自嘲地笑笑:“哪来的魄力,纯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办法之下的无奈之举。”
陈鸣哑然失笑:“那丁总理想中的模式是什么样的?”
“理想中的模式……。”丁志远恍惚了一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这才摇摇头道:“太过遥远的事情说不好。”
陈鸣点点头道:“是啊,现在只能有多大的锅,做多少饭。
丁总,我有个小疑惑。
你刚才说每天通过电话线路传递各地的供需信息,但电话效率太低,这么多城市,即便每个城市通话一分钟,一天时间也不够。
用传真也不行,传真无非是把语音通话换成了图像传输。
当然了,可以准备许多条电话线路和电话机,以及几百个信息记录员和打字员。
丁总,我不是说这种方式不可行,只是觉得……,怎么说呢,效率太低了。”
丁志远笑着道:“陈教授,我还以为你会说往各地派遣业务员搜集信息效率太低。”
陈鸣正色道:“有时候,往往笨办法才能发挥出最好的作用。
比如你刚才提到的统计数据可信度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最大的原因是统计局采用的是上报数据,他们没有沉下去自己去调查。
难道统计部门不知道上报的数据有问题?
知道,但没办法啊,他们一个部门就那么几个人。
靠他们几个人调查这么多数据,累死也做不到啊。
其实就连上报数据的核实工作,他们也只能用抽检的方式来验证真伪。”
“知我者,陈教授也!”丁志远活了两辈子,什么魔幻的事情没见过。
比如某省各地级市发布的统计数据加起来跟省里的数据对不起来。
再比如,基尼系数竟然二十年都在0.47附近上下徘徊……
“陈教授,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FidoNet?”
陈鸣疑惑地摇摇头:“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丁志远道:“这是前几年美国的一项技术,或者说应用。
简单说,就是利用现有的电话网络,用调制解调器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调制解调器可以将电话线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从而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虽然这种方式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效率不高,但相对于语音通话和传真,这种方式有一个无法比拟的优点。
那就是可以将数据做到标准化、统一化,方便传输的同时,又能便于计算机直接存储、读取、处理。
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
在总部里只需要几名技术员和数据分析员,就能完成对全国供需信息的分析。”
陈鸣听得一愣一愣的,有点不明觉厉。
他喝过洋墨水不假,但隔行如隔山,丁志远说的这些东西对他而言犹如天书。
他办公室里虽然也有一台长城的PC,可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次,他还是习惯用手写文章、做统计分析。
孙亚洲突然问:“丁总,你的意思是,只要有电话线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像打电话一样,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且传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