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默契(1 / 2)
第260章 默契
先有衡王献城投敌,又有朝臣建言宗室改授,群臣的焦点都在宗室身上。在这么一个敏感的时期,朱慈烺大张旗鼓召见三藩,引起朝野上下瞩目。
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们,虽然被压制住了声音,心中却是很不服气,一直盯着藩王的动向,想找到别的由头来进行参奏。
从宫里传出的消息来看,他们的这位皇上似乎和三位藩王达成了某种默契。在离开奉天殿的时候,三人的脸上都是带着笑,似乎是得了什么好处。
随着千秋节越来越近,到达南京的宗室也越来越多。
周王朱伦奎、惠王朱常润、崇王朱慈爚、楚王朱华壁、荆王朱慈煃、新安王朱华堞……
鲁王朱以海,居然也出现在了前来朝贺的宗室子弟当中。
这个去年刚承袭爵位的鲁王,在去年三月份李自成围城时,私自离了北京逃跑,不知去向。
哪知在今年二月,浙江宁海县的地方官向朝廷报告,说是一个自称鲁王的人,要求宁海县供养。
宁海县不敢怠慢,连忙向上报告。可自从京师城破之后,冒名宗室的人甚多,从县里到府里再到布政使司,都不能确定此人的身份。
直到浙江巡抚张秉贞请到了在杭州寓居的福王朱由崧,总算确定了下来,这个自称鲁王的人,的确是鲁王朱以海无疑,便向朝廷上书,请示该如何安置鲁王。
对于这个临阵脱逃的鲁王,朱慈烺心中很不待见。一个失地于前,潜逃于后的藩王,没有被削去宗籍,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还指望着朝廷的安置?
不过顾忌到当时刚刚登基,需要安抚宗室,再三考虑之下,将鲁王也安顿到了杭州。
经过几个月的过渡,如今形势总算稳定了下来,他也有了些底气。
这次千秋节召到南京的宗室,并非是将所有的宗室都召集在一起,而是经过了细致的筛选。
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自不用说,这两人是当年群臣定策的人选,即便到了现在,还有朝臣私下里在和他们联系;
先周王朱恭枵,在李自成攻打开封时,不但出资加筑城池,亲自拿出库金五十万,饷守军士,并悬下赏格,杀一贼给五十金,在宗室和军中都很有威望;
先崇王朱由樻,被李自成俘获之后,誓死不从李自成的封赏,被闯贼杀害;
先荆王朱由樊,屡次向朝廷助饷,以供朝廷九边之用,多次因忠义被嘉奖;
惠王朱常润,神宗显皇帝第六子,算是和他血缘最近的几个藩王之一;
楚王朱华壁,同胞兄长死于张献忠之手,和张献忠可谓不共戴天之仇;
新安王朱华堞,楚王朱华壁的庶弟,素有大志向;
至于其他的藩王,能来到南京,或多或少都有些理由。
最可惜的是桂王朱常灜,神宗显皇帝第七子,因远在广西,不能赶到南京。
倒是唐王朱聿键的到来,还有那封言辞恳切的奏疏,着实是意外之喜。
这个唐王,先是与父辈闹翻,又与朝臣闹翻,接着与先帝闹翻。若是照着他奏疏里的方去做,下一步,定然会与宗室子弟闹翻。
这样闹下去,早晚要成一个无朋无族之人。
即便是朝中那些自诩为孤臣的忠臣良将,也不会做到这种地步。
朱慈烺倒是好奇了起来,世人做事,总要有个贪图,或为名利,或为财色。哪怕是那些志向高洁的圣人,起码也是为了信念和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