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默契(2 / 2)
唐王如此做,又为了什么?
为此,朱慈烺特意派了锦衣卫去打听,又以宗室改授的名义,将朱聿键召进宫,探问详细的方略。
答案却更是扑朔迷离。
因奏疏上篇幅所限,朱聿键在奏疏上所述,只是简略的想法。
见了朱慈烺之后,关于宗室改授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说的非常清楚,明显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而锦衣卫送上来的情报,让朱慈烺更是惊奇。
这个朱聿键的身边,除了原配的王妃曾氏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侧妃选侍之类的女人,连子女也无。
朱慈烺很是怀疑,朱聿键在凤阳的这几年,是不是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宗室改授上面。
随着千秋节的到来,所有的风波和争吵似乎都被掩了下去。
在六月二十这一日,南京的紫禁城中,自新年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热闹。
朱慈烺和一帮重臣及宗室设宴于奉天殿,畅叙血缘之谊;皇后赵云蘅则是在谨身殿举行笄礼,以及接受各家王妃以及命妇们的朝贺。
一切的平静,随着千秋节的结束而告以段落。
在第二日的朝会上,朱慈烺遣司礼监宣读了宗室改授的诏令,交由百官公议。
自即日起,宗人府自礼部剥离,任潞王朱常淓为宗令,福王朱由崧为左宗正,唐王朱聿键为右宗正,主持宗室改授事宜。
随即朱聿键便当着众臣的面儿,详细读了改授的条陈。
按太祖祖训,凡郡王子孙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宗人府具以名闻,朝廷考验通过之后,授以官职,升迁如常例;
晋王、秦王、衡王、襄王等藩,多有献城之举,一律按投敌论处,削除宗籍;
亲王爵须嫡子承继,无嫡子者除藩;
除亲王世袭罔替之外,自郡王以下,降等袭爵,五世而除,;
朝廷在南直隶应天、苏州等处修建居处,未经请旨逃离封地的诸藩王、郡王,一律到南直隶居住,郡王以下的宗室子弟,可就近安置,暂由所在地奉养;
各省府于官学之外,重开宗学,除书经、《史鉴》、《性理》和《皇明祖训》之外,另须教习时策及武术;
开放藩禁,放开四业,宗室子弟可参与科考;
责成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尽快整理卫所田亩和军户人数;
责成宗人府拟定细则,辅国将军以下可按爵位高低,授予武职,归于卫所编制,从各处卫所划分田产;
……
诏令洋洋洒洒,朱聿键读了一刻钟的时间,才算读完。
百官心中明了,皇上把宗室事务放在朝会上公议,这就意味着,接下来,他们将面临着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