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无力的知州(1 / 2)
中和镇是儋州州治所在。
和海南所有州县一样,儋州的城池非常小,除了角落里有少量的民房,剩下的全部都是衙门。
这是海南特殊历史留下的痕迹——先有军事要塞,后建立政权衙门,然后老百姓逐渐聚集,最后才建立城池。
这样的城池无法容纳太多人口。比如十万人口的琼州府,其城内人口不到三千。儋州是个不过四万两千多人的散州,城内人口平日里顶多一千出头。
然而现在却挤进来了五千多人!
自从“孝船”攻陷红鱼口和新英炮台的消息传来,儋州知州滕元鼎就按照常规操作,把州城附近的百姓召入城中,然后紧闭城门等待贼人劫掠完后自退。
然而这一次过了十多天,贼人不但不走,那恐怖的“孝船”还频繁出现在内湾,与儋州营及巡检司的战船几度交火。更有消息说这些海贼在红鱼口外建起了寨子,要扎在这里不走了!
躲入城中的百姓可以投亲靠友,官府也有赈济,撑三日五日不成问题。可时间久了,城内根本没有粮食准备,又不能开仓放粮,因为那些粮食是皇粮国税——拿出一些陈粮、糟糠救济百姓没什么,可要是动了皇粮国税,轻则摘红顶戴,重则掉脑袋!
所以滕元鼎才心急如焚。
他并不是一个昏官。相反,他是一个古典意义上标准的“好官”。
老滕是顺天府宛平县人,货真价实的“天子脚下”。当年,他是全县唯一的“拔贡”,就此出仕。
然而他却来到了琼州边陲一个小小的散州,从康熙五年开始担任儋州知州。如果没有倒斗团捣乱的话,他将于康熙十二年升任兵部侍郎。
这就好比一个北上广深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没有进入大企业,而是去了西藏普兰县——你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县在哪!然后在基层一干就是七年。
主政儋州期间,老滕积极招徕移民、鼓励开荒、发展生产、大办教育、修缮东坡书院,他还大兴水利,亲自带人修复了明末混乱中荒废的大江陂等水利工程。
总之就是上对得起君王,下对得起黎民。
但是现在,责任感有多强,心中就有多痛苦。
滕元鼎沿着街道慢慢向前走,路两边全是拖家带口的避难百姓,有的甚至还带着牲畜拥挤在一起。正值盛夏,疫病肆虐再加上饥饿,很多人已经丢了性命。
滕元鼎看在眼里,听着窸窣的声音,默不作声。
“海贼什么时候走呀?”
“没听到消息。若是走了,就让我们出城了吧?”
“他们是哪路好汉?”
“谁知道呢……听说给前朝挂着孝呐!”
“嘘……要杀头的!”
滕元鼎听到了逆言,但并不打算追究。
李作友寸步不离地跟着,他是浙江人,传说中的“绍兴师爷”
听到百姓们的谈论,李师爷生怕老滕惹火上身,低声劝道:“老爷,该回去了。”
“李先生,枉我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今日之事却毫无办法!我愧对圣上,愧对百姓啊……”滕元鼎痛苦自责。
正说着话,州判李昌隆带人路过,见到滕元鼎后赶紧上来行礼:“见过明府。”
滕元鼎回礼,看到李昌隆身后押着几个人,问道:“佥判这是要去做什么?”
李昌隆怒道:“这几个刁民扰乱人心,下官正欲带回衙门治罪。”
这几个老百姓都是衣衫褴褛的穷苦人,大概是说了什么牢骚话被李州判听了去,就抓起来打板子。
“罢了罢了,下不为例,都放了吧。”滕元鼎摆摆手。
李昌隆也不多言,回身命令衙役:“都放了吧。”
衙役们解开百姓身上的绳子,这几个人跪下就给滕元鼎磕头。
“起来吧。”滕元鼎看都不看他们,“老老实实做人,再胡说八道,定要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