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最后冲击纱帽岭(一)(1 / 2)
纱帽岭位于儋州内陆,在后世着名的松涛水库西岸。
这是一座古老的死火山,因为外形酷似本地人常戴的纱帽,故而得名“纱帽岭”。
纱帽岭海拔超过800米,是整个琼北地区的制高点。如果能在山顶建设通讯站,那么西起儋州、临高,东至琼山、文昌的广大区域,将实现无线通讯信号全覆盖,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言而喻。
而这一切仅仅只需要一台太阳能供电的小中继站而已,当然客观地说也没有那么“小”。
现在商务组忙着办山市,医疗组忙着当白求恩,塔里尔决定亲率通讯组冲击纱帽岭,完成此次黎区行最重要的任务。
姜文博把护送任务交给了汤航,作为副班长,也该试着独立完成任务了。
汤航很激动,点了徐工、王首道和胡林,再加上拉尧勇当向导,五个人一起加入登山分队。
听说新汉人要进神山,那瑞峒主立刻派了十几个小伙子帮忙,还带来了十余头牛。
即使穿着外骨骼,背东西总还是要自己费劲。现在有牛大爷代劳,登山分队自然笑纳,当然要付钱——这叫买卖公平不霸道。
离开烟娥峒继续向前,热带雨林越来越密集,连猎道柴路都不见了踪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山”。
远远眺望纱帽岭的主峰,只见薄薄的云雾环绕,山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拉尧勇说这一带没有黎峒,因为山上那条神蛇是大力神派下来的战神,是主凶的鬼,所以黎人不敢靠近。只有最强大的勇士才会大着胆子进山挑战神蛇,可要么一无所获,要么一去不回。
塔里尔回忆着看过的资料,寻找神话传说的痕迹:“史书记载儋州确实有不少蛇类,什么乌梢蛇、锦蛇一大堆,还有森蚺!黎人那条神蛇八成就是森蚺,别的蛇没那么大。”
汤航认真点头:“我觉得也是,森蚺可以吞掉一个成年人,尸骨无存可不就是‘一去不回’?”
胡林抗议:“你们俩能不能说点好听的?!”
待到正午时分,登山队终于进入一片谷地。高耸入云的纱帽岭,赫然矗立在他们面前。
仰望主峰,汤航有些打鼓:“坡度这么陡,设备运得上去?”
塔里尔只顾看地图:“没关系,黎族都是大山的孩子,只要他们能爬上去,拉起钢丝绳就可以运设备。再说了,你以为那些无人机带来是为了拍电影的?”
稍事休息,补充水分恢复体力,登山分队抖擞精神,再度出发。
登山队选择了21世纪的旅游登山路线:从西麓出发,首先沿着山谷向东横穿纱帽岭,爬上半山腰。而后调头从东北方向攀上主峰,因为这个方向的坡度最缓。
穿越前考察的时候,塔里尔沿着这条路线爬过不止一次。然而这里毕竟是17世纪,困难还是比想象中要多。
完完全全的原始森林,没有驴友们踩出来的羊肠小道,脚下的路——如果那也能叫路的话,除了砂土就是石头,布满了苔藓,稍有不慎就要摔一个满嘴泥。更谈不上任何方向标记,简直就是无边无尽的大迷宫,只能相信指北针和地图。
林中惊喜更是一个接一个!
走着走着,莫名其妙觉得脖子痒,一巴掌下去,却见是一只蠕动的蚂蟥!
又走了没多远,觉得靴子上有什么东西,低头一看,好家伙是一条呲牙的青蛇!
还有那些高大得吓人的榕树,有的像门神,有的像挥舞着魔杖的巫婆……
不过最要命的是闷热!
密不透风的雨林遮挡了阳光,但却阻挡不了滚滚的热量。大量的湿气拥挤在树冠下面,几乎要把人给闷死。进山不消一会儿,所有人的衣服就湿得像刚从水中捞出的一样,汗水完全是一道一道往下淌。
“大家加把劲!到了前面,我们休息十分钟!”塔里尔故作轻松地鼓励已经疲惫不堪的队员们。
“靠!蚊子!”徐工突然给了自己一耳光,但为时已晚,这只恐怖的大蚊子已经狠狠吸了一肚子血。
汤航想起第一次打摆子的遭遇,还心有余悸:“塔总,驱蚊香不顶用呀!”
“来都来了,快走吧!”塔里尔徒劳地试图从蚊群中开辟前进通道。
作为无线电爱好者,他不止一次跟着驴友们爬山。但凡是有信号塔的地方,无论多么荒的山也一定有人类活动痕迹——比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