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歃血为盟(三)(1 / 2)
在汉区的时候,部队每到一个村,都要给老百姓排忧解难。到了黎区也一样,更何况还是歃血为盟后的正牌盟友。
孙伟带着警卫班进了村,挑水的挑水,扫地的扫地,还有的砍伐木料帮村民修缮房屋,村民们对“新汉人”赞不绝口,气氛那叫一个和谐。
姜文博带着几个黎人在稻田里拔野草。海南汉区的农业技术就上不了台面,黎区比汉区更加不如。稻田杂草丛生一塌糊涂,这模样产量能高才见鬼了!
毛维维在旁边开了个农业小课堂,按《军地两用干部之友》的农业知识现学现卖,由于很多词汇黎语里根本没有对应,如何给黎人讲明白让毛首长死了一堆脑细胞。
村头市场外搭起了一个凉棚,挂着“红心白十字”,这里是医疗组的门诊——医疗服务也是迅速拉近和老百姓距离的有效方式。
门诊是完全免费的,张琪给村民们诊治,何小女则给她跑前忙后,药品都是按照《赤脚医生手册》和《黎族医药》备的中草药。
黎族在漫长的历史中,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在应对疟疾、蛇毒等方面很有一套。但因为黎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限制了知识的交流和传播,加上生产力极度落后,导致没能形成真正的“医学”。所谓“黎医”,是21世纪整理总结出来的。
所以对大部分黎人来说,最常用的“治病手段”是杀牲口祭拜,特别是杀牛,“遇事不决就杀牛”的习惯极大破坏了生产力。
汤航和徐工一路溜达来到了市场外,向排队候医的村民们问好。村民们认出这是新汉人朋友,纷纷行礼,很是尊敬。
“汤首长酒醒啦?”张琪正用听诊器听面前老人的肺内音,余光瞥到汤航,差点破防。
“你们两口子真的是……”汤航恨不得刨个坑把自己埋了。虽说这场酒是“政治需要”,可部队毕竟严格禁酒,喝得酩酊大醉实在太过难堪。
“老汤他是物理防御,对付不了黎家酒的魔法攻击。”徐工说笑着钻进凉棚,“你这里怎么样?”
张琪摇摇头:“和汉区一样,寄生虫感染、外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和营养不良是普遍现象。以21世纪的标准来看,整个烟娥峒没有一个是健康人。”
汤航心说这不废话么!这一个个黑干草瘦的模样,也不像是健康的样子……
张琪收起听诊器,迅速开了一张药单交给何小女:“按这个药方抓药,去吧。”
老人跟着何小女去拿药,还对张琪行了个大礼,嘴里嘟嘟囔囔不知道说的什么。
张琪翻看了接诊记录,苦笑:“如果药品充足、卫生条件优良……这么说吧,在洋浦都不是事儿!”
徐工接了下句:“但是在这里,就全是要命的大事儿?”
“那倒不至于……”张琪毕竟医者父母心,十分忧虑,“但这里缺医少药,只靠每次进山的这些草药完全杯水车薪!不知道张霄的药厂现在是什么进度,要是能尽快投产就好了。”
新体制改革后,医疗委和农委一起制定了一份药厂建设计划,合作开办“联合制药厂”。除了立足现有条件试制抗生素等现代药品外,主要是利用中草药来制造药品。
徐工安慰她:“慢慢来吧!五年内能让何小女他们达到赤脚医生的水平,咱们都能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