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歃血为盟(三)(2 / 2)
张琪一听,有些激动:“我和傅奇良都坚持要充分利用本地的中医资源!抗战的时候,八路军的中药制品占药品消耗总量的60%,伤员死亡率只有个位数,对比之下国军伤员的死亡率超过20%!真是不明白怎么这么多中医黑,真想给他们来个额叶切除!靠!”
女生还会骂人哎!汤航捅了捅徐工:“以后你的地位岌岌可危!”
村口隆闺前,拉尧勇带着三个战士教一群黎族小伙子练习刺杀操。
新汉人的军队三下五除二荡平了各路土匪山大王,这里面有不少也是烟娥峒的宿敌,所以全村上下没有一人不服,对新汉人的兵法路数自然十分信任。
而且小伙子们这么卖力也是有原因的,孔雀总要开屏嘛!
隆闺,可以说是关于黎族的坊间传言里最神秘的建筑。但实际上……人家这就是父母给已成年孩子建的房子而已!就像21世纪,孩子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总要倾家荡产给孩子置办一套房,都是人之常情。
草屋前,黎族姑娘们抱着年幼的弟弟妹妹,看着自己的心上人在那一招一式的“嘿!哈!”,脸上泛着羞红。还有的姑娘躲在草屋里面,透过门板的缝隙悄悄打量前些天在自己门前唱情歌的小伙子。
“自古美女爱英雄呀!”汤航笑着背起手,美滋滋地走进村中。
昨天歃血为盟的会场已经打扫干净,村民们像往常一样忙着家里的营生。
汤航看到几个脸上纹面、牙齿乌黑的老人,正坐在自家草屋前织布。
黎族的棉纺技术对汉族的棉纺贡献很大,这当然要感谢黄道婆。不过单就纺织本身来讲,黎族原始技术真称不上有多先进。
黎人是用手把木棉的棉絮一丝丝地捻接成线,用一小竹条捆卷起来。要卷纱时,放在腿上一搓,卷纱竹枝在空中旋转,逐渐把纱卷成锭,费时、费力。织布用的“腰机”因为无法太大,更是限制了布匹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总之还是那句话,生产力极其落后。
“既然歃血为盟了,让山外的棉纺技术再进山,来一个‘逆向黄道婆’,对促进民族工作应该大有用处!”汤航灵光乍现。既然黄道婆能把黎族的棉纺技术学习过来,那为什么不能再把汉族发展改良后的棉纺技术推广回去呢?嗯……我真是个天才!
汤航按捺不住激动,找到塔里尔和毛维维,说出自己的想法。
“做纺织?太小家子气啦!”塔里尔脸上却神秘莫测。
“啊?”汤航不解。
“谁说穿针引线只能用来织衣服?咱们的电子工业正需要他们呢!得大秦联通挑完了,才轮得到纺织厂挑。制造磁芯存储器需要精密的手工操作,正适合这些传统纺织的手艺人!”
汤航萌萌地眨眼:“磁芯存储器是啥玩意儿?”
“你个文科生,听不懂拉倒!”塔里尔把玩着手里的对讲机,“现在烟娥峒可以作为前进基地,咱们准备爬纱帽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