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惊蛰之辩(1 / 2)
中平六年(189年),仲春二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为惊蛰。
荆州大地,春雷滚滚,一阵淡青色的雨幕笼罩江汉平原。
一群来襄阳赶考的士子背着书箱,如同一群鸭子一样涌进了襄阳十里外的驿站。
一个身高八尺,一身白色儒袍,面如冠玉的男子擦拭一下额头的雨水笑着对身旁一个身形伟岸腰佩长剑的男子笑着说道:“元直,好一场春雨啊。”
腰悬长剑被称为“元直”的青衫男子理了理衣衫,望着绵绵细雨道:“是啊!前有瑞雪,后有春雨,今岁又是丰年呐。”
“乡试孔明为南阳士子之首,若是春闱再登榜首那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坊间传闻,若是会试、殿试能高中一甲,将来必定出将入相啊。”
白色儒袍的男子爽朗一笑道:“亮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那知旁边一个一身粗布衣衫,面容方正的青年冷声道:“好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敢为公子既然如此淡薄名利,为何来此啊?”
这青年容貌俊朗,但皮肤黝黑,手指粗大居然满是老茧。说他是书生,更像农夫。
诸葛亮也不生气,拱手笑问道:“在下诸葛亮,敢问这位公子名讳?”
那面容黝黑的青年拱手回礼,面色依旧冷冰冰的说道:“公子是称呼你们这些世家子弟的,在下山野之人,当不得如此称呼。”
“交州琼山,海瑞。”
一旁的徐庶一愣,随即拱手笑道:“阁下便是卖犊赶考的海瑞海汝贤?”
“海瑞?不就是那个把家里的牛犊卖了筹钱赶考的交州土鳖吗?”
“听说把他爹给气死了?”
“狠人呐!”
而海瑞则靠着驿站的墙壁低头假寐,对四周的议论充耳不闻。
“哈哈哈~牛犊不过数月便能耕种田地,我大汉的科举匹夫能中乎?”一个衣衫华贵的青年大笑着说道。
“丁公子,好!”
“丁公子,丁大人近来可好啊?”
徐庶冲着诸葛亮悄声问道:“这位贵公子是何人?”
诸葛亮笑道:“江夏丁氏的丁超丁子曲,其父乃礼官大夫丁俞,汉室老臣呐。”
徐庶与诸葛亮谈话间丁超走到了海瑞面前,一脸傲然的问道:“海瑞,牛犊与书,之于农人孰贵?”
一时间,驿站中的众人皆饶有兴致的望向了海瑞。
又是一阵惊雷,雨势陡然间大了起来。雨水如线,在驿站的屋檐上编织成一张雨幕。
“牛犊与万民,孰贵?牛犊与天下,孰贵?”海瑞盯着天地之间的雨幕喃喃的说道。
丁超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着拱手道:“还请海兄赐教!”
海瑞平静的解下身上的蓑衣,露出了一身打着补丁的长衫说道:“若无书,万民如牛犊,只识耕作田间。鞭加于身,只觉自己是不是走的不够快,犁的不够深。却不知这一鞭子,该不该挨。”
“百姓之于世家豪族与牛犊之于农人黔首亦如是。豪强仁慈,则或可果腹;世家暴虐,则只能献出血肉而如牛犊。”
“生而为牛犊则罢,但生而为人则不可不知。”
“书,可以使农人知之。”
“故,书于农人,贵牛犊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