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惊蛰之辩(2 / 2)
此言一出,诸葛亮与徐庶顿时来了兴致。
丁超闻言,不屑的冷笑道:“牛犊若知礼仪善恶,如何使之耕作于田间?皆欲为人,何人种粮,何人作战?”
“圣天子代天牧民,百姓黔首数以千万计,各司其职天下方能太平。”
徐庶小声对诸葛亮说道:“这丁超诡辩啊,人家海瑞说的是使百姓知善恶,懂荣辱。他却说各司其职。”
诸葛亮笑而不语,只是目光灼灼的望着海瑞。
海瑞转身望向丁超说道:“然人非牛犊,执鞭之人暴掠,民亦以暴虐对之。故天下纷乱,九州鼎沸,皆因上暴虐,取无度!”
“然则,执鞭之人因何暴虐,因不知书也!执鞭之人不明理法,不分善恶,上对天子无所敬畏,下对百姓无所仁义,祸乱胜农人不知书多矣!”
徐庶捂住笑道:“孔明,这海瑞劝丁超多读书啊。哈哈哈~”
诸葛亮见丁超讷讷不言,笑着冲海瑞拱手道:“敢问何以使农人、执鞭之人皆知书?”
海瑞转身望着诸葛亮反问道:“海瑞出于农人,百姓黔首需先分善恶,能独处而思,可谓知书。”
“至于执鞭之人,君乃诸葛氏翘楚,不若君试言之。”
海瑞的要求就是说老百姓分得清好坏善恶,能独立思考就是知“书”了。但执鞭之人也不知道他是不知还是看这个长得帅出身好的大个子不顺眼,居然直接让诸葛亮来解答。
诸葛亮拱手道:“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所言者,在于开明智。君为言者,在治吏!”
“官吏精明强干,公正严明,则黔首感恩于上;若官吏暴虐无仁,贪赃枉法,则祸乱其余下。”
“余以为,当以礼移民心于隐微,以法彰善恶于显明,则天下可治。”
历史上的诸葛亮制定《蜀律》,以律法抑制豪族治理蜀国,妥妥的法家。
而历史上的海瑞更是一根筋,闻言诸葛亮之言拱手道:“百姓黔首有德行,知礼仪。九州官吏知律令,守节操。则天下必治。”
中平六年(189年)春,汉末第一次科举会试在襄阳举行。
三日之后,在卢植的主持之下房玄龄、荀彧、郭嘉一同参与了会试考卷的阅览。
会试的题目是杨陵亲定的,以“何为邦本”为题书策论。
“圣人云: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而邦宁。然则何以固本····”
“嗯~不错不错。这篇策论由简入繁,娓娓道来,写的鞭辟入里啊。”荀彧抚须望着手中的策论赞叹道。
房玄龄也举起一份策论道:“文若,老夫这里也有一篇佳作啊。哈哈哈~”
“哈哈!是何佳作让诸位大人如此开心啊,让本侯也看看。”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见一阵爽朗的笑声中,杨陵带着南宫逸走进了批阅学子们策论的国子监。
卢植带着众人连忙拱手行礼口称:“大将军!”
荀彧笑道:“大将军,未曾想到科举首开,就有有数块璞玉啊。您看看。”
南宫逸一把接过试卷,细细看了起来。
杨陵笑着问道:“会试前三名商议出来了吗?”
荀彧正要开口,陡然听到南宫逸说道:“各位大人,你们不专业啊。怎么不糊名字啊?卧槽!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