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元末风云(2 / 2)
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在刘福通的辅佐之下首立王旗,他以大宋王室后裔自居,延大宋之名,续龙凤之号,称‘小明王’;另一支以红巾军之名起义的义军首领徐寿辉,在邹普胜的推举下也建立了政权,建元治平国号‘天完’,意喻盖大元一头之意,而后,陈友谅袭杀徐寿辉,取而代之,称王于武昌,国号‘汉’,年号大义;明玉珍称王于重庆,国号‘夏’,年号天统;张士诚则称王于苏州,国号‘周’,年号天佑。
在这元末风云激荡的舞台上,各路英雄粉墨登场,而最终留下的主角,此时业已羽翼丰满,只待乘风而起、扶摇直上了。
朱元璋,濠州钟离人氏,童年时正赶上黄河溃决、江淮瘟疫横行,父母兄长或因饥饿、或因疾病相继离世,他只好剃度于於皇寺,以求那微茫的活命机会,只是,大灾之年焉有避祸之地?最终,朱元璋还是融入了浩浩荡荡的乞讨洪流当中,成了乞丐中的一员。
三年后,朱元璋重返於皇寺,从而收到已经参加义军的发小汤和之邀请,他本无造反之意,可是,他却不得不离开濠州、投奔汤和而去,只因汤和邀其参加红巾义军的事情,已被人告到了官府。
参加义军后,朱元璋以其勇敢机敏之特点,很快就赢得了义军首领郭子兴的赏识,被任命为亲军十夫长。
在这个被首领常常关注的位置上,朱元璋做事精明能干,处事得体大方,仗义疏财的好名声远播于义军当中。郭子兴十分赏识他,将其引为心腹,他更赢得了郭子兴义女马氏的芳心,成了郭子兴的女婿。
之后,朱元璋救其主、募兵卒、破元军、招降兵、求谋士、严军纪,名声大振,短短四年间,他从十夫长、总兵官一路升到左副元帅、太平兴国翼元帅。
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下集庆,小明王韩林儿将其升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后,又升其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此时,朱元璋俨然已成为韩林儿辖下红巾军长江地区军政统领,他也一直在等待大展宏图的更好时机。
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的机会来了。
这一年,他连克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扬州。元至正十九年,他又攻占了浙东余下各地,克衢州、处洲。至此,朱元璋已经控制了江左、浙右各地。
此时,朱元璋虽已拥兵十万,可所占之地并不多,且锋芒已露,很快就成了众矢之的,陷入到处处受敌之窘境,可谓四面楚歌矣。
朱元璋的根据地位于应天,应天的位置极佳,此地处于长江流域,逆流而上便是徐寿辉的地盘,顺流而下则是张士诚的实力范围,东、南还各有方国珍、陈友定的牵制,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由于韩林儿、刘福通对蒙元的牵制,方国珍、陈友定各有守城保土之意,徐寿辉、张士诚又无法一口吞下朱元璋,竟让他在此危境下赢得了十分宝贵的空窗期,获得了很好地发展机会。
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请到谋士刘基。刘基针对时局,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多线作战,图谋各个击破的策略和方针,朱元璋欣然接受。他还继续奉行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略,努力发展自身力量。他又按照名士李善长的主张,善用人、戒杀戮、严军纪、求名士、赢民心的忠戒,为此,他不顾部将的极力劝阻,亲手杀掉了违法犯禁、私自酿酒的大将胡大海之子胡三舍。朱元璋知人善用、令出如山,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部将忠心钦佩,将士无不用命。
也是这一年,陈友谅杀掉了徐寿辉,弑君自立,他在刚刚被其攻占的采石城称帝,国号为‘汉’,改元大义,随即联合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意图吞并朱元璋。
得闻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来攻的消息,朱元璋的部下惊慌失措,曰逃者有之,曰降者亦有之,只有谋士刘基沉默不言。朱元璋问计于他,刘基为其分析,徐寿辉善待部下、宅心仁厚,陈友谅弑君杀友本属不仁不义之辈,却建元‘大义’,更是无耻之尤,两相对比之下,刘基断定陈友谅的部将必与其离心离德。
陈友谅虽有无数巨大舰船为依仗,可若是部将不愿为其戮力用命,也无异于一只秸撑纸糊的老虎,朱元璋只需集中全力应对陈友谅的进攻,手段频出,分而击之,间而用之,必能将来犯之敌消灭于一役。
朱元璋接受了刘基的建议,又利用手下康茂才与陈友谅的好友之谊,设计于江东桥。
当陈友谅率军潜渡,试图破桥而入应天时,突遭坚固石桥所阻,朱元璋则乘机率军杀出,陈友谅大败而归,朱元璋则乘胜追击,收复太平,占领信州、安庆,将陈友谅一举赶入九江。
第二年,朱元璋又下安庆,直取江州,陈友谅再一次逃跑至武昌,朱元璋则乘机占领了江西和湖南等地。
正当朱元璋试图一举消灭陈友谅、以绝后患之际,他接到了刘福通求救之信件,而后,他不顾刘基的极力劝阻,亲自率军赶赴安丰救援,却只救出了小明王韩林儿,而刘福通已为张士诚部将吕珍杀害了。
朱元璋将韩林儿安置在滁州,接下来,他将要面对陈友谅的绝地反扑。
元至正二十四年,冬,我离开了金台观,重新踏足于纷争不断的华夏大地。
此时,天下大势已呈明朗之势,后来居上的朱元璋已有一统六合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