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技艺乐天(1 / 2)
这把嵇琴几乎与后世的二胡别无二致,紫檀木的琴筒和琴杆,琴筒上罩着蟒皮,弓毛也是上佳的白马尾,做工精湛,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试着拉一下,音质果然不错。
这就来了兴致。
张士勋调好琴弦,酝酿一下情绪,右手一抖,《二泉映月》在阁子内回响起来。
《二泉映月》是瞎子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情感宣泄的传世之作,在后世,它可以说是二胡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意境深邃,不仅流露出生活的悲凉沧桑,还有不甘向命运低头的愤慨之情,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曲调时而深沉,时而激扬。
曾经有个世界着名指挥家听了这首二胡曲后,忍不住热泪盈眶,“我应该跪下来听……”
二胡是后世民乐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张士勋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对二胡也非常喜爱,在演奏技巧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非常刻苦,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首《二泉映月》自然是他苦练的曲目之一。
现在当着众女拉起这首曲子,格外地触动心灵。
他想起自己离开父母亲人,跨越时空来到大宋,即将面对纷纷扰扰、战乱频仍的世界,想到东京城的繁华以及将要到来的浩劫;想到无数大宋百姓即将流离失所、失去生命。不由得沉浸在曲子中,仿佛要透过音符,表达自己满腔的思念……
凄苦、激愤、无助、愤懑等诸多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
众女随着跌宕起伏的旋律,一会如痴如醉;一会悲愤莫名;一会平静无波;一会心潮澎湃……
一曲拉完,屋内十分的寂静,众女个个泪流满面。
都是文艺女子,最容易被音乐感染。
张士勋带着歉意说道:“抱歉!拉得不好。”
良久,孙三四掏出帕子擦一下眼角的泪水,问:“张郎君,你拉的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二泉映月。”
“何人所作?莫非是你做的么?”徐婆惜也忍不住连声问。
“无锡一个盲人所做。”
“哦!不是你谱的曲?”
“那盲人名字叫做阿炳,无锡人,正一派道士。”
薛子小道:“俺只听过有全真派,啥时候出了个正一派?”
“小妹,你不知道别乱说。”她旁边的姐姐薛子大道:“正一派道士戒律没有全真派的严格,可以娶妻生子,吃肉饮酒,不必居住在道观。”
张士勋点头道:“薛娘子有见识。”
徐婆惜不耐烦了,“你们都别打岔,让张公子说说这个瞎子阿炳。”
张士勋轻咳一声,道:“这阿炳三岁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他从小学习拉琴,十二岁就能熟练演奏各种乐器……遗憾的是,后来他放任自己,自甘堕落,整日流连于烟花柳.巷,染上一身病,最后眼睛也瞎了……”
李师师道:“实在可惜!”
“好在痛苦绝望中的阿炳并没有破罐子破摔。他痛定思痛,拿起嵇琴走上街头,靠拉琴自食其力。”
众女叹息了一阵,徐婆惜问:“你是怎么得到他的曲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