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技艺乐天(2 / 2)
“我从海外回来的时候,路过无锡,有一天在街头漫步,无意中听到他这首曲子。”张士勋说着,语气低沉下来,道:“为了得到他的曲谱,我再次去找他,可惜的是,别人告诉我说,阿炳已经死了。”
“那么,你……?”
“这首曲谱,是我凭着记忆记下来的。”张士勋被她们七嘴八舌问得有点烦躁,端起茶杯喝一口茶压一压。
李师师道:“你仅仅听过他一次演奏就记住了,而且拉得这般高超,证明‘技艺乐天’这句话的确并不是吹嘘。”
张士勋摇摇头,“和阿炳相比,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毕竟他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出来,把一腔情愫都注入琴声里了。”
李师师道:“可惜你说的这个阿炳死了,不然的话,我们一定把他请到东京来。”
张士勋淡淡一笑,心道:等一千年后吧,前提是你能活那么久。
“张官人,你再拉一首呗。”丁都赛央求道。
张士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笑道:“刚才那首把你们惹得珠泪涟涟,我就再拉一首补偿你们。”
“好呀!”众女鼓掌。
“不要再问我曲子的来历和典故,解释来解释去的,累得慌。”张士勋强调了一下。
“好吧。”众女一起点头。
张士勋想了一下,问她们:“你们谁会背诵唐朝刘方平的那首‘月夜’?”
“我会!”
“我会!”
“我也会!”
李师师、丁都赛、薛子大几乎同时回答。
“呵呵!才女真多。”张士勋赞一声,道:“谁来背诵一下吧,我拉的这首曲子就是取自这首诗的意境。”
“子小妹妹,你来背诵吧。”李师师对薛子小道。
薛子小清清嗓子,背诵道:“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声音抑扬顿挫,十分甜美,而且背诵得一字不差。
“好!”张士勋夸奖一声,都是有文化的人啊,随便说一首诗都能背下来。
调试一下琴弦,右手一抖,开始拉起来。
这首曲子是后世一位知名音乐家所作,据说有一次他在月下纳凉,举头望月,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抒发情怀,乐曲旋律平缓柔美,宁静质朴。
众女听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齐声叫好。
张士勋把嵇琴收起来,递给在旁侍候的女堂倌,笑道:“张某今日乘着酒兴在众位面前献丑了,实在惭愧。”
“张公子谦虚了,你的嵇琴技艺之高,超出我的想象。”李师师由衷地赞了一声,又目视徐婆惜,道:“徐姐姐也是拉嵇琴的高手,你觉得与张公子相比如何?”
“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与张公子相比,我就是一个还没入门的人。”徐婆惜站起身,十分恭敬地冲张士勋道个万福,道:“若是张公子不弃,婆惜愿拜张公子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