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官方盗墓(1 / 2)
第161章 官方盗墓
东洲古城,地处四省交界,本是个几不管的地方。
但是,这个小城却因为历史悠久而出名。
据专家考证:在天下划分为九州的时候,东洲古城就已经存在。
古时,这地方还曾经屹立过许多富裕的诸侯国。
因为古代封邑的王侯众多,东洲城郊外山野中埋藏了无数古墓。
这些古墓,既是地下宝藏,也引来了无数贪婪、疯狂的觊觎目光。
公元21世纪初的某一天,在东洲古城郊外柿子山的野外考古工地上,考古发掘工作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
据博物馆专家推断:考古队发掘的这座古墓为西汉时期东洲地区某个封国国王的墓葬。
因为墓主未知,暂时取名一号大墓。
从天上往下看,高大的柿子山下面,星星点点,到处都有人影在晃动。
如果说一号大墓像是块被切开一道豁口的大柿子,那么里面来回匆忙的人影,就是果核里忙碌的小蚂蚁。
在一号大墓外面高高的封门土堆前,考古队的副队长——刘胜庸,正在现场接受本地电视台的采访。
刘胜庸此时已经三十七岁,他二十七岁那年成为本省最年轻的博物馆副馆长,又经过十年岗位历练,这正是一个男人知识、精力、人脉、世故等各方面都达到最佳的阶段。
刚才接待采访的电视台记者,历史呀、文化呀的讲了半天,他敏锐地觉察到:记者似乎对死气沉沉的考古不感兴趣。
于是,他把话题轻松一转,开始往盗墓方面拐。
面对着镜头,他风度翩翩地指着封土上的一些深浅颜色层次不同的痕迹,以带点地域特色方言的口音,对着采访话筒侃侃而谈。
“虽然这座墓封得异常坚实,但还是曾经被人挖过一个盗洞,请看这里……”
盗墓!一说到这个刺激神经的内容,立刻让人联想到无尽的神秘,中国的、外国的,各种相关影视、书籍、传说、轶事……都从在场人的脑海思绪里喷涌出来。
改换盗墓话题果然有效。
昏昏欲睡的摄影师、说话有气无力的电视台主持人,似乎从迷糊的状态中一秒变清醒,齐齐呈现出兴奋表情。
摄影师特意调整了一下镜头,将摄像机重新推拉对焦;主持人将手里的采访话筒也往前伸了一点,那架势,麦克风的采音头恨不得戳进刘胜庸嘴里。
“这就是盗洞留下的痕迹。”
刘胜庸指着身旁的土层说道。
顺着刘胜庸手指的方位,记者看到:垂直的土层剖面上,隐约有层次深浅不相同的土,颜色反差明显。
其中一种整齐有序的,应该是原来的封墓土;另一种混乱无规律的,是盗墓贼挖盗洞后回填的土。
其实,盗洞挖到这里,就莫名其妙的停止了。
盗墓人根本就没把封土挖穿,就放弃盗墓了。
刘胜庸懒得将各种点点滴滴证据详细展示给记者,因为那样做的话太费时费力,而且有些新发现的东西,考古队一众大咖们还指望着写在论文里抢先发表学术成果呢。
保密资料,绝不能让新闻界先捅出去摘了桃子。
现在从新闻界透出去,这研究成果算谁的?
要知道,谁胆敢现在就把这些论文资料随便抖漏出去,那些考古队的众大咖们能气势汹汹地狼群般扑上去,把泄密者活活撕碎,还不蘸酱油的一口口吃掉。
面对媒体,刘胜庸清楚的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
能给新闻界提供什么和绝不透漏什么,他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