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拿捏住叛军七寸(2 / 2)
所谓的求援信,其实就是赵颜夸奖了张之极几句,并且介绍了目前攻打邹县的情况,希望张之极能够派兵协助他们拿下邹县、藤县,早日平定叛乱。
既然赵颜有此想法,张之极只能是同意。
根本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以张之极的性格,也不会拒绝的。
于是,张之极命人到前面叮嘱张英,按照既定计划打动大运河。
而他则率领中军驰援赵颜。
张之极虽然一直在运河这边战斗,但是山东方面的行动他还是十分清楚的。
除了有对方专门送来的战报外,己方的一些斥候也刺探到了许多情报。
这里面也包括锦衣卫的功劳。
张之极也知道山东方面进展十分不顺利。
更知道前期有人提议让自己前去增援,赵颜和杨肇基不同意。
人家不邀请自己去。
张之极自然不好意思主动去。
毕竟这里是山东。人家的地盘。
自己前来参与平叛,也是属于客兵。总不能喧宾夺主吧。
赵颜不邀请,张之极明知道他们战斗十分吃力,也没有增援。
现在好了,赵颜已经来信了。
自己前往,就不犯毛病了。
张之极就率领着中军部队,增援山东方面。
原本以为,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就能令叛军屈服。
哪曾想,叛军不仅作战顽强,而且十分狡猾,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
从已经获得的情报,张之极知道,驻防邹县的,那都是徐鸿儒的嫡系部队。
张之极鉴于目前的形势,就打算智取,而不是强攻。
在清理了前往邹县的外围叛军后,张之极就停止了进攻。
他在等。
确切地说,他在等孙镐那边的消息。
可是这个消息传到了赵颜这边。他们却不知道张之极的打算。
杨肇基甚至取笑张之极。部队的水平也不过如此。
赵颜也认为,张之极徒有虚名。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只是身为英国公世子,皇上的宠臣,被一些人过度吹捧吧。
锦衣卫打探消息的本事的确厉害,竟然探听到了这些消息。
张之极听了,并没有恼火,只是淡淡地一笑。
孙镐没有让张之极失望。
他率领一个卫的兵力,直奔水泊梁山。
为了不引起守军的注意。
孙镐亲率一个百户,提前潜入此地。
而大部队则作为吸引叛军注意的靶子。
孙镐等人趁着夜色,乘坐小舟,行驶在八百里水泊。
大家一直在说,八百里水泊梁山。
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些夸大其词。
其实,在宋代甚至远超八百里。
用现代的定义,这里其实就是湖泊和湿地。
不利于陆军作战。
在加上梁山的几道关隘。
绝对是易守难攻之地。
孙镐率领小分队穿梭于水泊里,到了深夜,终于到了梁山脚下。
徐鸿儒虽然一直强调,务必保证水泊梁山的安全。
可是驻守这里的叛军哪里能想到,官军会秘密潜入这里。
他们认为八百里水泊,不易找到这里。梁山的几道关隘摆在那里,官军不可能悄无声息地上山。
这只能是说明他们是井底之蛙。
如果他们知道张之极按照现代特种部队的训练科目和方式训练了一批精兵强将,或许他们会重视一些。
孙镐等人由于幽灵一般。一路过关斩将,攻上了梁山。
这里的守军丝毫没有发现他们。
确切地说,发现他们的叛军都被解决了。
当孙镐率领着一个百户,犹如神兵天降。
吓得叛军,跪地求饶。
那些家眷更是觉得末日到来。
孙镐没有为难大家。
他当场讲明,只要不反抗,他是不会杀人的。
企图抵抗、妄图逃走的,一经发现,直接击毙。
这个命令,让这些叛军家属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你跑得再快,能有弹丸跑得快吗?
有一个人不信邪,妄图逃亡梁山深处。
十分不幸,被明军发现了。
只见一名士兵端着火铳,瞄准了此人。
一声枪响,那人就倒在了地上。
一动不动的。
显然被士兵一枪毙命。
这无疑起到了震慑作用。
谁还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其余部队也登上了水泊梁山。
孙镐就命众人押解着驻守水泊梁山的叛军,以及住在这里的叛军家属,下山了。
除了顺利抓获叛军家属。
叛军在这里囤积了大量的粮草、物资等。
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张之极接到孙镐传来的消息。
他知道,大事已成。
凭自己手里握着叛军家属,就可以与徐鸿儒进行谈判。
让他们放下武器,立刻投降。
因为这些叛军家属,就是他们的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