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士别三日(1 / 2)
会试发榜,汪德渊和平安都中了,汪德渊的名次很靠前,平安反而排到三百多名。
平安很高兴,会试属于淘汰型考试,只要能上榜就好。
从前两科的经验来看,会试排名靠后,通过殿试逆袭不足为奇。
比如隆庆二年的状元郎罗万化,会试排名351,跟平安今科的排名很接近。
这说明什么?
有先例在,说明自己也能逆袭!
排名靠后的贡士都是这么想的。
汪德渊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他自己很得意。
他拉着平安第一时间冲入晏家分享喜悦。
晏鹤年一大家子都在,等着汪德渊和平安的好消息。
汪德渊先对晏鹤年鞠躬行礼:“我能有今日,多谢晏家帮助,大恩不言谢!”
晏鹤年微笑着说:“是你自己的本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你跟常欢他们分享一下经验吧!”
常欢和阿豹点头说:“就是!我们都要学一学。”
……给你机会炫耀!快说!
汪德渊当仁不让,滔滔不绝开讲:“我答得最好的是后面一场的策论,其中有道题,核心考点是‘法的取舍之道’。”
这道题节选如下:王者与民信守者,法耳。古今宜有一定之法。而孟轲、荀卿,皆大儒也。一谓法先王,一谓法后王,何相左欤?……夫欲综核则情伪有不可穷;更张则善制有不必变。诚不知所宜从也。
“题目既说了法先法后之分,又有前代为弊、熙朝为善之别,出题水平很高。”汪德渊一本正经地称赞出题的主考官。
常欢和阿豹听得糊里糊涂,虽然不明白但好像很厉害。
平安在一旁急切地问:“德渊哥哥,你是怎么答的?”
在知道主考官是张居正后,很多考生都往“变法”上押题。
但题目的核心考点,很难押得中,毕竟又没有先生给你托梦。
平安看到题目时觉得头皮发麻。
法先王,法后王?法王?
考试的阅卷标准是什么?怎么答才接近标准答案?
汪德渊笑眯眯地说:“‘诚不知所宜从也’,意思就是说考官自己也在权衡利弊,希望向士子问策。我答的是,一是立法理,二是仗理评法……”
嘿嘿!没想到吧!
我梦见题目,还梦见李先生,他给我提点!
“先说立法理。既然有‘法先王’和‘法后王’的争论,那么我就超越法先与法后,寻求新的法理!”汪德渊朗声说。
全场为之一静。
晏鹤年拊掌笑道:“豪气!壮哉!别人议论‘法先王’还是‘法后王’,二者选一。你要超越前代寻求新的法理!凭你这个论点,就超出寻常士子。”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汪德渊跟在李开先身边的日子,没有虚度光阴。
这种超越前代的气魄,不是埋头苦读就能有的,是高邮汪氏的底蕴。
平安愣住了,好半晌回过神,郑重作揖:“我要向德渊哥哥道歉,一直以旧眼光看你。你这次确实比我强,小弟心服口服。”
逆袭这件事,就不把德渊哥哥作为目标了。
汪德渊摆摆手:“小事!我从未怪过你!咱们继续说,立法理之后,就可以仗理执法。这方面,海刚峰在应天府的作法给我灵感……”
这一次,所有人都安安静静地听汪德渊分享经验。
就连听不懂的常欢和阿豹都配合地点头,时不时“啊”、“哦”。
多新鲜啊!招摇过市的高邮七大才子之首汪三公子作这么正经的文章!
把这些记下来,改日回高邮说书,肯定座无虚席。
抢说书人老山的饭碗义不容辞!
汪德渊这次考得不错,却没有成为五经魁,可见强中自有强中手。
《礼记》的经魁是浙江绍兴人史钶。
嘉靖四十三年,史钶获得浙江乡试《礼记》经魁,直到隆庆五年会试才中,可以说是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