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观音(1 / 2)
杨老夫人进宫前日恰好赶上杨府的七姑娘回府。
这七姑娘是杨忠的妾室所生,只比宜音小了两岁。
说起这位七姑娘,只怕杨府宅邸纵横四五条街坊的人都有所耳闻。
她刚出生的时候眉心处便有一点红色印记,当时国朝掀起一股崇尚佛教的热潮,各种佛寺、尼寺、女观纷纷选址建造了起来,佛龛造像也盛极一时,世人犹信奉那慈眉善目普度众生的白衣大士。杨忠见此女眉心胎记与观音相类,遂给七姑娘取名观音。
观音去岁时大病一场,昏迷数日,家中人忧心不已,太医院的太医被轮番请了个遍,都没有怎么见效,就在家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观音竟又奇迹般地好了。
她醒来后称有菩萨真人托梦,需得在出嫁之前每年去往寺庙中修行两月,潜心礼佛才可避祸消灾,保家族昌盛。
家中自然应允,便打理妥当,送她去了京都附近的明昭寺带发修行。
明昭寺是本朝唯一一位垂帘执政的皇后——顺圣皇后,下旨修建的。
当时高皇帝病弱,顺圣皇后临朝执政,平定了三王之乱,挽大周江山于危难,后又扶植庶族力量崛起,于江南一带兴办学堂,最终使大周国力更加富强。时至今日,顺圣皇后的这些事迹仍旧在长安城的茶楼酒肆中,被那些说书先生生动地讲述演绎着。只是真真假假,经不起考究。
所以观音自小便立志要成为像顺圣皇后那般的奇女子,她的父亲杨忠听了却只是一笑而过:\小小幼童的志向并不足以向外人道也。\
小时候家里人偶尔提起还会说笑一番,后来渐渐长大了,观音又结了佛缘,潜心修养,幼时的童言稚语也就再无人提起了。
这次观音两月修行之期已满,返回家中,她闻听圣人准了父亲奏请,祖母即日可进宫拜见太后娘娘,便说自己也好久未见宜音姊姊,又在修行时为她手抄了佛经祈福,所以想与祖母一道进宫,亲手奉上,以祈祷佛祖护佑姊姊平安康乐。
杨老夫人闻言深感欣慰,自然答应了她的请求,遂在第二日携观音一起去了禁中。
皇家规矩繁多,一道道门,一重重礼。
她们早起出发,入宫后先去前殿,在皇帝所居的温室殿外向圣人参拜行礼,侍立等了半晌,内监从殿内出来,代传圣人口谕说:“免。”
之后她们跟随前面领路的内侍前往凌凤阁待召,一直等到快午时,宫人来传:“太后娘娘召杨老夫人与亲眷进殿。”这才被宫人们领到宜音所居的寿康宫正殿。
宜音坐在上首处受礼后,三叩九拜,这是外命妇的见礼。礼毕,宜音身边的掌事姑姑遣退众侍从,殿内只余下近身侍候的几位宫人,宜音才与家人得以自在地好好说会儿话。
久未相见,祖母老了许多,身体看上去也没有她在家中时那般硬朗了,满鬓白发,只是看着精神倒好。
“祖母。”宜音唤了一声,眼中已俱是泪水,她站起身来走到杨老夫人跟前,福身就要行礼。
杨老夫人亦站起身,拉住她的手,虽也是眼泪横流,口中却连连称道:“不敢,不敢,还请太后娘娘上座。”
随后便又躬身拜了下去,下首处的观音亦跟着行礼。
晚心见此紧忙上前来,搀扶起杨老夫人,又扶着宜音回上首处坐下,劝慰道:“娘娘在宫里甚是挂念老太君,如今好容易才见着了,快别哭了,仔细伤了眼睛,回去又让老太君也难安心呢。”
“正是呢,娘娘身体康乐,这才是阖家所盼。”杨老夫人跟着附和道。
晚心又对杨老夫人和观音说:“老太君请坐吧,您这么拘着理,娘娘看了也难过。七姑娘也不必拘束,快请坐下吧。”
杨老夫人闻言,捏起帕子拭了眼泪,随后落座,观音亦跟着在下首处坐下。
宜音稍平息片刻,团扇掩面理了理妆容,端坐着与杨老夫人说话:“祖母身上可好?家中也都好吗?”
“都好都好,”杨老夫人身子微微前倾,回说:“家中一切都好,上月三郎永禄房中又添了位公子。”
杨老夫人所说的永禄是杨忠的嫡长子,在族中兄弟间排行第三,所以宜音在家中时是称呼为三哥哥的,只是如今宜音身为国朝太后,顾念着圣人的身份,自然是不能再似从前那般称呼了,遂家中亲人有官职爵位的便称职位,若是无官无爵的便以排行相称。
“这是添丁添福的大喜事,”宜音含笑微微颔首道:“家中人丁兴旺总是好的。”随后又对晚心说:“吩咐人备一份礼送到三郎府上。”
晚心领命转身朝后面的侍者们点头示意,旋即便有内监躬身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