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问答(2 / 2)
吴为话一出口。率先发言的小胖子忍不住斜了他一眼。觉得这家伙果然是一如既往的会和稀泥。
俊美少年倒是一直满脸平静。看不出来他在想什么。
夫子示意吴为坐下后,扫了一眼众学子的表情。问道:“还有没有其他人有不同见解?”
众学子闻言摇头。
夫子这才笑了笑开始评论三人的发言。
“元策说话虽然刻薄了些。但却是最为务实。立足当下,直指目的。至于什么“清高”、“颜面”之类的,都要为“养家糊口”这一最为迫切的事情让路。”
“文斋所言视角更高,立意更深。若真能百姓千工,各司其职。普天之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那我王朝百姓,人人饱暖,家家富裕之时,指日可待。”
“吴为所言,最为灵活。该舍时舍。该取时取。不拘于形式,不受制于人。时事无奈,人事可争。”
夫子说到此处,扫视了一眼众学子,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但是三人所言也都有不足之处,若依元策所言,天下之人皆只活在当下,不顾颜面,不择手段,则天下多蝇营狗苟之辈。那岂不是人人自危。”
“若如文斋所望,百姓千工各司其职,如日月星辰,各行其道。那人生岂不无趣。哪怕如此能得饱暖,也难实施。”
“若按吴为所想,那岂不人人皆可登天。须知人力有时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普通人穷尽其力。能做好一事,已经是极为不易了。且不可妄图事事可为,事事登高。如此最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夫子说完。学堂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众学子都在埋头思考。
夫子等众学子思考了一会之后才缓缓的说道:“今日此番问答,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几个道理。其一,看待事物要全面。方才三人的作答各不相同,但又都有道理。为何?立场不同而已。所以遇事最好是要从不同层面,不同立场多去思考,如此才能更加接近真相。”
“其二,凡事不可只论对错。方才三人的作答,谁对谁错?都对!但也都有不足之处。若简单的以对错论之。则结论必然偏颇。此事只宜讨论谁的处理方法更好,或是结合三人的观点。会不会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如此方为上进之道。”
夫子说完,微笑着抚须看着一众学子的反应。
众学子皆是一副“受教了”的表情,只有胖乎乎的章元策眉头紧皱。
下一刻,他站起身来问道:“夫子,道理我听懂了。可是孔秀才的选择到底对不对……”
他说道此处突然想到了夫子刚才说的两个道理。赶忙改口道:“我是说孔秀才要怎么做才能“更好”,或者是以后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要怎么做才算“更好”呢?”
夫子听到小胖子章元策的提问,忍不住莞尔一笑。这小家伙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只注重结果。
“哈哈,此事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并无定论。不同的人的选择都不同。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选择也不相同。而你们只要记住刚才两个道理,在这个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选择,都会比站在单一立场上去论对错,而做出的选择“更好。而你之所以有此问,只是你想要追求个“最好”而已。”
小胖子章元策听后略一思索,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他朝对拱手鞠躬,然后坐了下去。
吴为听完夫子跟章元策的对话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他站起来问道:“夫子,您今天教了几个道理,一是看待事物要全面,二是凡事不可只论对错,三是不要苛求“最好”。那这些道理中您觉得那个“更重要”。”
夫子听到吴为的问话后若有所思。片刻后他看着吴为别有深意的回答道:“我们今天的问答中,还有一个隐藏起来的道理。那就是元策提到的“清高”二字。其实今天你们三人的回答,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字进行的。”
“元策认为“清高”二字为了生活可以随时抛开。文斋则认为“清高”二字要尽力守护。而你则认为“清高”二字根本就不重要。”
夫子说到此处脸色愈发的严肃了。
“什么是“清高”?是读书人心中的底线。他就如同江湖中人的“道义”,良家女子的“贞洁”一样。是一个人的底线!每个人都应该严守底线,走头无路之时,也可以突破底线。但唯独不可没有底线!”
夫子说话的声音不自觉的加大了不少。他深知吴为这孩子一贯的善良懂事。可是他又明白吴为,的独特经历。又在他心底埋下了一个天大的隐患。
“所以切记,不管是读书人的“清高”,还是江湖中人的“道义”,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旦没有了这些东西的束缚。那么于人、于己、于世道皆有大害!”
夫子这番极其严肃的话语,落在吴为耳中。他知道这是说给自己听的。可是他又不太理解,夫子为什么要专门把这个说给自己听。
但是看着夫子那极少漏出来的严肃表情。一向秉持着“听人劝,吃饱饭”原则的吴为,将这番话牢牢的记在了心中。
所以,在大聪明问出那番话后,吴为才会有如此义正言辞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