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说太师(2 / 2)
“陛下有所不知。”孔光道:“执金吾辖下北军中共有八校尉;
即中垒校尉(八校尉之首,掌管北军营垒内的日常军务)、屯骑校尉(掌训练骑兵作战)、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之屯兵)、越骑校尉(掌由东瓯、闽越、南越三地降汉士卒建成的军队)、长水校尉(掌屯驻在长水及宣曲的降汉匈奴骑兵)、胡骑校尉(掌屯驻在池阳的降汉匈奴骑兵)、射声校尉(掌弓弩军)、虎贲校尉(掌战车军)。
执金吾名义上统帅北军,但是八校尉均可越过执金吾自行便宜行事。
尹赏的执金吾名头,不过是王莽给太皇太后吃的定心丸罢了。”
“北军八校尉,不会全是王莽的人吧?”刘箕心存侥幸地问。
“正是。”孔光无情的戳破了他的希望。
“这...”刘箕直嘬牙花子。
宫禁武士光禄勋是甄邯,北军又全是王莽的人控制着。
想招几十个贴身侍卫,都没地方找。
“南军倒是有可用之人。”孔光笑道。
“南军?不是你那好女婿光禄勋甄邯管着吗,他难道还听你的?”刘箕惊奇地道。
一句话,把老头噎得一阵尴尬。
“光禄勋所直辖未央宫内期门武士,均为虎贲郎官。并非全部南军士卒。”孔光科普道。
刘箕只知道长安城护卫南北军,北军屯于外围,南军护卫皇宫。
便以为,这宫里值守的便是全部南军。
被老头这么一说,自己也尴尬地挠挠头道:“可不知南军中,有何人可用?”
“禁宫之外驻扎两卫,分别为虎贲郎军和羽林卫。
两卫合称南军。
虎贲期门郎守卫未央宫,为皇室近卫。羽林卫驻守建章宫,亦主送从。
当年去中山国迎接陛下入长安的,就是羽林卫。
虎贲郎多为北部诸郡骑射之士,并于各军中抽取佼佼者组建。
虎贲军士个个都是郎官衔,军俸最低也秩二百石,由虎贲中郎将统领。
羽林卫原为各次征战阵亡军士遗孤中男孩养大后成军,又名羽林孤儿。
后亦充以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弟。
士卒待遇本与虎贲郎相同,不过自王莽掌权后羽林卫地位逐降。
士卒薪饷亦削为虎贲军半数。”
孔光缓缓地继续道:
“那虎贲军在光禄勋直辖下,虎贲中郎将孙建亦是王莽心腹爪牙。”
刘箕听出了孔光话里的意思,连忙问:“那羽林中郎将是可用之人?”
孔光颔首微笑道:“陛下聪慧,那羽林中郎将是老臣的侄子孔永。
本来让我那侄儿任职羽林中郎将,也是掩太皇太后耳目之举。
羽林卫夹于虎贲军与北军之间,不得王莽看中,王莽掌权后又削减军士薪俸。
故羽林军中,对王莽不满者颇众。
孔永对外虚与委蛇,对内严苛御下,恩威并施,羽林军倒是被他打造的铁桶一块。
陛下要用武人,只有羽林军可堪一用了。”
刘箕取出太皇太后懿旨,交给孔光。
孔光恭恭敬敬双手接过,细细端详后道:
“更换未央宫后殿宫娥,内侍宦官,择军士组陛下亲军护卫。
老臣执未央宫事。
虽然平时诸般公务皆不过问,由着少府和光禄勋行事。
但是我若想为,再加上太皇太后的懿旨。
这两件事倒是不难。”
“那去羽林卫抽几十人,先把亲卫队建起来。”
刘箕想着天天门口执戟胯刀站岗的都是王莽的人,就不舒服。
虽然王莽若是有心作乱,几十人也没什么用,但总归有个心理安慰。
“这个好办。”孔光道;“明日我嘱咐孔永,择手下得力屯长率所部军士,来和甄邯交接后殿防务即可。”
刘箕摇头道:“朕这一卫,要亲自去羽林军中挑选。最好不要军官,全部挑选士卒。
到建后提拔一卫队丞,下设三个什队每队一什长。
普通军士俸秩比叁百石,什长俸秩叁佰石,卫队丞俸秩四百石。太师以为如何?”
“就依陛下所言。”孔光点头应道。
孔光心内暗叹,如今羽林卫的士卒和虎贲郎军地位千差万别。
羽林士卒本就是普通人家的募兵,或为羽林孤儿成年编伍。
虽然之前和郎官卫待遇相同,但自王莽又上位后羽林卫军俸尽皆减半。
如今,若被皇帝选入亲卫。
骤然就又增了几百石的官身,怕是以后都会死心塌地的追随这小皇帝了。
但他也不解,在这南北军数万人屯驻的内城。
皇帝要几十人,又有什么作用呢?
“你那侄儿可靠得住吗?”刘箕问。
“我侄自幼也是清正家风熏陶,对汉室忠心自然不疑。”孔光面露得色。
“那你说他也对王莽虚与委蛇?”刘箕又问。
孔光略显尴尬地道:“这羽林卫,虽不为王莽看重也是都城内一支强军。
如若和王莽面上过不去,他那中郎将也难做。”
“如此甚好,我并无责难之意。”刘箕笑着道:“太师请附耳过来。”
孔光回头,看看宽敞空阔的大殿。
又望一望瞪眼守在殿门外的黄德。
心道小皇帝怎么比我还谨慎起来了。
这空荡荡的大殿,附不附耳的有什么区别?
刘箕在孔光耳边,如此这般的低声安排了一通...
孔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正如太师所言,王莽如癣疥之疾。天下兼地垄物,才为心腹之患。
此言虽然不假,不过兼地之患缓而王莽之祸急。
江山一时半会乱不了,王莽若是狗急跳墙,朕这性命说不定先要不保。
所以后手备好之前,还是谨慎为上。”
安排完刚刚的事宜,刘箕撤开身又小声地道。
“老臣也是此意。”孔光继续点着头,说到谨慎,正合孔光的风格。
“哗啦...”一声重响,一张御案被刘箕掀翻,杯盘碎了一地。
两声小皇帝的高声怒喝,隐隐传出殿外。
孔光摇着头退出内殿。
迈步出宫的孔光,依然如进来时一样步履蹒跚。
一张垂暮沧桑的老脸没有任何表情。
只有看似无意的一声轻轻叹息,显示出一股无奈的怨尤。
傍晚,大司马府里。
王莽接到宫中消息:小皇帝单独和太师孔光密谈后忿掀御案,太师叹息离宫。
王莽自皇帝醒来后,第一次舒心地笑了一回:小皇帝还是太嫩,居然想让老狐狸表态!
夜晚宵禁前。
太师府的少主人黄门郎孔放,带着熏熏的酒意领着几个老仆,施施然往堂兄孔永府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