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星澳村(2 / 2)
一次也没换多少,拿三条新鲜桂鱼再加她自己腌的小半罐生腌虾姑换了小半斤平菇和二两干红枣。还耐心指导了一下桂鱼该怎么做好吃。
至于拿回家的平菇,她就熬过一回鲜菇汤,跟摘的野菜一起熬的,还挺鲜,口感确实不错。
炒呢就不打算炒了,因为那知青说了,平菇水分很高,最容易被炒老,所以最好别炒。
陶向予煮了一回汤,试过了口感,大概也就对这玩意儿该怎么做更好吃一些心里有数了。
跟海带搭配在一块儿做凉拌,是第一次尝试,没想到真是不赖的。
陶向予觉得自己确实有些大厨潜质在身上的。
最后淘了点大米,跟几个地瓜一起煮了锅地瓜粥。
她还特意多放了点米和地瓜,够三个人的量,好让赵春花给她那混子小叔盛两碗回去吃。
她能做的也就这样了,别的都是只给赵春花一个人留的量。
反正她知道婆婆这方面对她是没有任何要求和不满的,就算她多做一些多留一份,婆婆也不会拿,反而还会说她浪费食物。
能给那混蛋儿子带一碗粥或几个馒头,已经是有情有义了。
对此陶向予还是很佩服的,好狠心一亲妈……不是,好有魄力一亲妈。
地瓜粥就在灶里给慢慢熬着,估计赵春花用不着一小时也就能回来了,并不怕被煮糊。
收拾好了一切,陶向予就带着鱼篓子和一只砂锅出去了,不过走出去几步又回来装了一点大米,凑一凑今晚一家人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
家里两只团子是好多天没吃大米饭了,估计两个小侄也差不多,左右再过一个多星期也就能分粮了,一家人吃顿米饭也不算太奢侈吧!
……
星澳村是陶向予从小长大的村子,跟隔壁月澳村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实际上却不是个渔村,或者说星澳村在众多属性分明的村子里是蛮特别的一个。
南漓岛有三类居民,渔民、农民和盐民。
七个公社下面将近一百个生产队,有百来个村子,按照村子的位置和自然资源,自然划分成渔村、耕农村和盐村。
其中渔村数量最多,占总村落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耕农村其次,盐村最少。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渔村里面,全部的人家就都是渔民,也有小部分耕农。盐村里面,也有小部分是渔民。
几乎可以说,除了耕农村里面清一色都是农民,村子的属性是不定那么死的。但是这些绝大数村子,都是海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祖辈在这里扎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