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本是同根生(1 / 2)
赵春花看陶向予的第一眼,就相中了。
首先是真的很合她的眼缘,而进一步了解过后,赵春花甚至是觉着,她家赵富如果真要谈这个姑娘,多少还是她家赵富高攀了。
中间也是经过了好一番波折,这才如愿娶得佳媳。
还正是中间那番波折,让赵春花更加了解跟认定,陶向予绝不是旁人口中那种不会听话不懂孝顺的那种姑娘。
听话不听话这个事儿的吧,那很难说,要看是听谁的话,怎么个听话法了。
很多人家找儿媳妇要儿媳妇听话的意思,那就是无条件的、无主见的、盲目顺从的。
这样当然是好啊,供他们差遣供他们使唤嘛,生儿育女辛辛苦苦一辈子,等的可不就是这一刻嘛?
很多做婆婆的,自己就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在闺阁中的时候受重男轻女的爷爷奶奶或爹娘的轻视和不平等对待,出嫁了在夫家,又受厉害公婆的苛待,打打骂骂吃苦受累几十年,好不容易生了儿子养大儿子,到儿子把儿媳妇娶进门了,憋了多年的一口气,终于是寻摸到了最佳的一个出口。
谁不希望儿媳妇也像自己当初那样乖顺听话,说什么就做什么,不敢反抗不敢有一句怨言!
或者说,凭什么都是当人儿媳妇的,自己就得无条件听话那么多年,自己的儿媳妇就能不听自己婆婆的话,就敢反着来呢?
这还有天理吗?
一代接一代的儿媳妇无条件听公婆的话,那才是传统跟传承的呀!
赵春花想起大儿子赵富小学的时候,很爱念的一首诗。
赵富上学时功课很一般,哪一门都很一般,算不上特别差吧但也夸不出口,就一直在班级里中等偏下这样子。
背课文跟背古诗,总是这孩子最头疼的事,赵春花自己没念过书,搞不懂。
可听他敲着脑袋念什么之乎者也,什么枇杷马上催什么的,也觉得确实很难。
不过古诗词困难户赵富同学,有一年书本上教了一首诗,却好像很喜欢似的,就着书念了很多遍,背不下下,也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背着。
赵春花觉着真新鲜,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是她儿子突然开窍要换个脑壳了?
当然,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太阳没打西边出来,他儿子也还是那个不大聪明的脑壳儿。
赵富只是很喜欢这首诗,他说:“娘,这首诗写得可真好,是这个诗人曹植走了七步路就写出来的!太厉害了吧,我觉得这是中国最好的一首诗!”
哦,走了七步路就写了一首诗了啊,那确实很厉害啊!不过这个什么曹植的是谁?她只知道一个叫曹操的,于是赵春花便问:“这个曹植,是谁呀?跟那个叫曹操的是个什么关系?他是那个曹操他老子吗?”
很明显偏题了,小赵富愣了一下,给他娘气得要跳脚,“什么呀娘!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才是曹植的老子!不对不对,谁在跟你说这个了……”
赵春花听了,就闷头笑,嘟囔道:“那你说得他那么厉害,七步就能写一首诗,感觉比那个叫曹操的厉害,我当然就觉得他才是人老子嘛。”
赵富听着他娘在说啥,干脆就不理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