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开互市,解海禁,兴贸易!(1 / 2)
被苏辰当面骂混账的朱元璋,此刻已经顾不上生气了。
只在心中反复思考,苏辰的话语。
真正的忧患?不是没有粮,而是粮没法流通?
仔细想想,如今的大明貌似真的存在这个问题。
江南粮产丰富,但江南之粮,运到北地,价格却翻了一番!
蜀中的盐,可谓堆成了山,一入中原,价格便成几倍不止!
还有茶叶、丝绸、甘蔗、棉花等等商品,只要离开了原产地,售价就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的!
朱元璋原本以为,是商人们昧了良心,从百姓口里抢食。
这才下令,将行商政策收的极紧。一味提高税收。
却没想到,对全国商品的流通、统筹、分配,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事实上,如今百姓,已经是拿着大明的铜钱,也很难买到自己需要的货物。
“此忧...何解?!”想破脑袋也没能明白其中关隘的朱元璋,已然把苏辰当做了救命稻草。
苏辰等的就是他问。
“很简单,开互市,解海禁,兴贸易!做到这九字,你们的大明便能更加强盛!”
说着苏辰讪讪一笑,戏谑道:“可惜啊,朱皇帝不但听不到这话,听到了估计他也听不进去!”
朱元璋脸色发黑,这竖子,三番五次骂自己就算了。
怎地在他心里,我老朱就是个听不得意见的老顽固?
苏辰的九字策略,说着简单,朝中也不是没人研究过。
但是最终结论都是弊大于利的。
开互市,自然是要和北方那些马上的家伙做生意。
这些人,就是些未开化的蛮夷。他们从互市中得到了铁器、盐巴、粮食。
而大明得到的不过是几张破羊皮罢了。
可游牧民族有了吃喝,再配上兵器。
那大明北境的百姓可就别想过上一刻安生日子了!
解海禁,更是贻害颇深!
海盗倭寇猖獗,禁海的时候,沿海百姓尚且不堪所扰,更何况是解除海禁。
兴贸易是最麻烦的,商人的炒作下,商品价格一日高过一日!
奸商们却吃的脑满肠肥,百姓却食不果腹。
如何节制,便成了最大的问题。
这九字其中的厉害,朱标自然也一清二楚。
他不像自己老爹,弯弯绕绕太多。
很耿直的就问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
却不料,苏辰并不正面回答,只说:“你们与我到下一站,一看便知分晓。”
老朱父子满怀惆怅的跟着苏辰继续前进。
一路上二人并未交谈,他们都在思考苏辰究竟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朝廷这么多大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又一炷香的功夫,三人来到城外一处山谷。
谷内面积甚至超过了上元县城。
一眼望去,其中都是屋棚。密密麻麻,少说也有千于!
“这里,是上元县的生产基地,嗯...用你们的话说,就是工坊,其中匠人,都是我这几年从全国各地邀请而来,不乏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