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惧宦官姜维出逃(1 / 2)
姜维率军出骆谷,至沈岭,欲取关中。
当时,魏国在长城囤积了大量的军粮物资,但是守备薄弱。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司马望及安西将军邓艾担心姜维会占据长城,利用城中粮草来进攻魏国。便着急率军占据长城,以此为根基,以抵抗姜维。
姜维率军北出,在芒水扎下营寨,不断向司马望和邓艾发起挑战。可是二人只是紧守长城,根本不理姜维的挑战。
由于姜维数次出兵北伐都没能取得大的战果,反而损兵折将,蜀人纷纷发出怨言,中散大夫谯周甚至写了一篇《仇国伦》来讽刺姜维。
翻过年来,文钦看自己这边大势去了不止三分,强打起勇气对诸葛诞说:“蒋班、焦彝投降了司马昭,肯定会认为咱们没有能力突围。而全氏诸将又刚走不久,这正是敌军防备松懈的时候,咱们可以突围了。”
熬到了这个时候,诸葛诞也顶不住了,包括吴将唐咨也认为是时候展开大战了。
于是,诸葛诞及东吴联军准备了大量的器械,连续五六天不间断地攻打南部敌军,准备溃围而出。
可是,魏军的准备明显比他们还充分。只见魏军居高射箭,矢如雨下。还有发石车,不断发射巨石,火箭就像流星一样落入联军阵中。
苦战了数日,联军死伤无数,尸横遍野。城中粮食告罄,一粒米都找不到了,数万人出城投降。
情况恶化到如此境地,为了节省粮食,文钦准备将北方人全部赶出城去,只用吴人来守城。
诸葛诞跟文钦本来就不和,之前诸葛诞杀了文钦的信使,后来文钦造反时又断了他的后路。现在二人之所以共同作战,不过是时事所迫罢了。
现在文钦竟然要将北方人全部赶出成,那诸葛诞算不算北方人?就算是诸葛诞在城内,可是没了兵将,自己不就成了软柿子,只能任文钦揉捏了?
所以,文钦一提出来,诸葛诞立即否决,坚决不允许文钦这么做。二人本就不和,现在到了紧急关头,更加互相猜忌。
诸葛诞便设下计策,等文钦前来议事的时候,伏兵将文钦杀死,收拢文钦麾下士卒。
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率军在寿春城外的小城中,听说老爹被杀,准备带兵进入寿春城,为父亲报仇。
可是,到了这种境地,士卒都不愿再听命了,纷纷离散。二人无奈,只能逃出城中,向司马昭请降。
魏将劝司马昭杀了文鸯、文虎兄弟,司马昭说:“文钦反叛投敌,又数次为祸,罪不容诛,其子当然也该杀。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二人因为无路可退才来投靠,而城又未攻下来。如果此时杀了二人,敌人定然拼死坚守。不如赦免了他们,这样,敌军将士必然纷纷来投。”
于是,赦免了文鸯、文虎,任命为将军,封关内侯。命他们带领数百骑兵到处宣扬,遇到敌军就喊:“文钦的儿子都能得到赦免,你们还不投降等什么呢?赶紧投降吧,大将军不会为难你们的!”
城内饥寒日益严重,将士们看到这种情况,心中暗喜。司马昭亲临城下,但见城头上守军拿着弓却不射箭,知道城中士卒已没了斗志。就对麾下下令:“猛攻!”
一时间,四面进军,鼓声震天。可是,寿春坚城哪儿是那么容易攻破的。一直到二月,诸葛诞感觉守不住了,准备率麾下亲卫突围出去。
可是,刚刚出城,就被曹魏司马胡奋率兵击溃,直接将诸葛诞斩杀当场。这还不算,还将诸葛诞夷灭三族。
诸葛诞麾下有数百勇士,见诸葛诞死了,也不投降,而是站好队,等待魏军来杀。魏军每杀一人,就问一句是否愿降。可是,一直将这数百人杀完,就没听到一句投降的话。
吴将于诠眼看无力回天,脱掉铠甲头盔,被魏军杀死,唐咨、王祚等皆降。
此战中,钟会屡进奇谋,受到司马昭的重用。逐渐被司马昭委以腹心重任,被当时人比方为张子房。
姜维在芒水依山扎营,司马望和邓艾在渭水边下寨,保护长城。无论姜维如何挑战,二人始终坚守不出。
等诸葛诞兵败被杀的消息传来,姜维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便率军返回成都。
待姜维到了成都,后主刘禅再次拜姜维为大将军。
司马昭屡立大功,魏主曹髦下诏,任命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九锡。
司马昭受宠若惊,前前后后推让了九次(或许是很多次,九表虚数),最终推不掉,才勉为其难地接受。
这一幕跟当初曹操被封为魏公的情景是多么相像,难道冥冥之中都是注定的?曹家篡夺了汉家江山,最终也以同样的方式被人篡夺。
当初先主昭烈帝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魏延在各个关口都驻下兵马,严防外地入寇。一旦发现敌兵到来,关闭关卡,御敌于国门之外。
曹爽入侵兴势之时,王平就是利用魏延留下的方略抗拒魏军。
等姜维掌权以后,认为此方略只可防守,不利于进攻。于是,撤掉各处防备,退守到汉、乐二城。任凭敌军能够随意进出关卡,等敌军来攻,则派遣军队游弋在外,以便大量杀伤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