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惧宦官姜维出逃(2 / 2)
于是,命胡济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
到了曹魏甘露五年,景元元年;蜀汉景耀三年;东吴永安三年。
曹髦看到自己的权势完全被架空,心中愤恨。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三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等着被废,受这等大辱,现在请众卿与我一起讨贼!”
王沈、王业一听,我去,这是要找死呀,可别带上我。头都不会地跑了,直接去找司马昭告密。
王经不理二人,与曹髦一起率领宫中一些大小太监、老弱病残的卫士击鼓而出。
屯骑校尉司马伷与曹髦相遇,正准备展开厮杀呢,结果众卫士一喊,司马伷麾下士兵全散了。毕竟皇帝的威势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这些小兵根本不愿参与到政变之中,不如赶紧回家。
中护军贾充率军而来,与曹髦的军队展开大战。曹髦亲自披坚执锐,众将士一看皇帝拿着剑出来了,纷纷后退。
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这情况怎么搞?”
贾充冷哼一声:“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等这一天了。该怎么办,还用我说吗?”
成济听贾充这么说,也不犹豫,直接一矛将曹髦刺倒,当场毙命,连血都没来得及吐一口。
司马昭听闻之后,大惊失色,一头栽倒在地上。而太尉司马孚听说之后,枕着曹髦的大腿哭泣,唉声说道:“陛下被杀,都是老臣的罪过呀!啊啊啊。。。”
唉,不得不说,司马家真是出影帝呀。
之后,司马昭请太后下令,废曹髦为庶人,以庶人之礼埋葬。堂堂天子,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之后,司马昭又命自己的儿子中护军司马炎前往邺城迎接燕王曹宇的儿子曹璜入洛阳,继承明帝一脉。
为了平息众怒,抹去自己的污点,司马昭下令将杀死曹髦的成济夷族。可怜成济一心想表现,结果成了替罪羊,赔上了整个家族。
自从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相继去世以后,太监黄皓日渐受宠,开始弄权。
刘禅以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诸葛瞻为都护、卫将军,共平尚书事,以侍中樊建为尚书令。这几人虽有名望,却不能矫正刘禅的得失,也无法阻止黄皓专权,导致士大夫多趋炎附势,依附黄皓。朝政也越来越衰败。
甘陵王刘永本来与哥哥刘禅关系挺好的,却由于憎恨黄皓,被黄皓天天在刘禅旁边进谗言,导致十年不得入朝与兄弟相见。
吴国使者薛珝入蜀,回去后向吴主禀报:“蜀汉主上昏庸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群臣只知道保命却不敢说话。朝中无人敢直言,乡间百姓皆面有菜色。”
蜀汉景耀五年,休息了几年的大将军姜维又坐不住了,静极思动,又想进行他的北伐大业了。
姜维还没出发,右车骑将军廖化心中不满。感叹道:“姜伯约智谋不如敌将,而我蜀汉兵力、国力也不如敌国,如此频繁兴兵,国家可怎么延续呀?”
群星璀璨的三国时期,廖化的能力肯定不算出彩的。但是,此时的廖化,可以说是人老成精,吃过的盐比别人吃过的饭都多,眼力应该还是不差的。也正说明了一点,姜维屡次北伐,已经使蜀国综合国力消耗了太多。
十月,汉军北上洮阳。魏军听闻,立即命邓艾率军出击,阻击姜维。
由于连年征战,蜀汉这边已经很难筹措到足够姜维挥霍的粮草了。为了能够有所成就,姜维只带了少量的军粮,准备就食于敌,速战速决。
邓艾看出了姜维的意图,既然你想速战速决,那我就成全你。
两军在侯和相遇,也不废话,直接开干。结果很明显,准备不足的姜维大败亏输,被迫退往沓中。
姜维作为一个降将,羁旅他国,深受重任,却又屡遭败绩,功业不显,自然惹得他人看不顺。黄皓掌权后,与右大将军阎宇沆瀣一气,暗中图谋,想要废掉姜维。
姜维听说后,私下对刘禅说黄皓奸佞专权,将会败坏朝纲,请刘禅斩杀黄皓。
刘禅很不开心,对姜维说:“你们一个个咋回事?董允活着的时候天天吓唬黄皓,现在你也要杀他。他一个身体都不健全的小人物,天天伺候朕,怎么就败坏国家了?你们都是国之栋梁,天天非得跟一个去势的太监较什么劲?”
姜维见刘禅被黄皓迷惑,而黄皓又已经根深叶茂,攀附者众多,担心被害。于是,准备离开成都。
刘禅觉得姜维小题大做,就让黄皓亲自到姜维府上给姜维赔个不是,别再让姜维耿耿于怀了。
黄皓不去赔罪还好,黄皓这一去,把姜维吓坏了。赶紧跑到沓中,请求在沓中钟麦屯田,再也不敢回成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