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2 / 2)
“世荣兄是关心则乱呀,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依文岸兄之见又当如何?”
“养花之道识其性赏其天然之姿,当施肥便施肥当浇水则浇水,过犹不及,怠之则错。”仙草捂着嘴巴依然笑不能抑,“养花养的是心,养的是感悟自然的心。”
秀才哥讶然不已,“未曾想方家在这里,仙草姑娘见识不凡呀。”
仙草慌的小手连摇,“不是不是,这些话是小官人说的,婢子无意中记得几句,先生莫误会。”
“噫,是他,”柴高菜欣然点头,复又神色黯然,“若他肯将才思用于读书该是一番怎样光景?唉,奈何、奈何。”
美婢眨了眨灵动的杏眼,重又伏案核对帐目。葛丕抱着兰花不知该如何是好, “区区的花应如何施救?区区的花儿……”
柴高荣拾起《洛川词集》佯装不闻。
从正月十六起,赵瑔的日子更忙碌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连吐舌头的空闲也没有”。日升隆、日盛隆二期扩建工程要上马,小学堂、职工宿会、隶属于日盛隆的被服厂、从日盛隆独立出来的造纸厂,还有即将开工的县城墙,一系列规划中的工程建设所需的财料、人员募集等诸多事项让赵瑔的粗口频率急剧上升。令他苦恼的远不止这一些,办学堂就需要教材,他不能忍受只让孩子们学些《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这就是说还要抽时间编写一套适合初学的小学教材。赵瑔恨不能把时间敲成两份来用,火炮的研制遇到了瓶预,这玩意决非火枪的放大版那么简单,原理相同,但涉及到的材料、锻造、力学知识已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他的专业范畴,也就是说,赵瑔真是“研制”火炮,而非把曾经的实验或科研成果再做一遍。除此之外,无风子、谢春风等保镖们还在等着赵瑔拿出有说服力的东西,否则他们不会放过满嘴跑火车的“赵长老”。赵瑔也确实在抓紧时间装配显微镜,其难点在于凸透镜片及成像,既已夸下海口要让无风子看到成千上万的细菌,这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还得快,因为春暖花开之时各项工程一齐上马,到时忙得四脚朝天哪里有时间鼓捣显微镜搞科普。
有时赵瑔就纳闷,自己只想愉快地搞点小科研,怎么摊子越铺越大,就算生出三头六臂也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今后随着二期工程竣工,“鼎盛”的生产规模扩大了数倍,赵氏族人,更多的外来雇工将更依赖于他而生活。
自己真的有能力负担那多人的期望吗?不出数年忽必烈就将遣兵南侵,自己做的这一切到时还有什么意义?大宋这辆车子已驶到了悬崖边,真的没人去努力避免悲剧下一刻发生吗?不过赵瑔的自哀自叹只能是每晚临睡前的片例小纠结,他没有大把的时间品茗反思,更没那个能力影响时局。
大宋何尝少了有识之士,太清观大佬们都在积极行动想挽救宋王朝,只不过老道们把宝押在了赵瑔身上。大名鼎鼎的文天祥因积极主张抗击外侮,被朝廷刻意打压,十多年(咸淳九年)几经沉浮后才委任知赣州事。堂堂大宋朝堂,满朝尽是苟安之徒,怯敌之辈,覆亡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