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2 / 2)
“对头,莫管敲门敲窗,只蒙头大睡便了,须知鬼也怕恶人噻。”还有好事者借着酒劲说狂话。
颇有三分姿色的老板娘只管抿嘴冷笑,干这行光怪陆离之事早已见怪不怪。做人须有敬畏之心,人人头顶一片天,否管神仙菩萨还是妖魔鬼怪,咱们肉体凡胎都是招惹不起的,恶了谁都不会有好果子吃,报应迟早会来。
“兀那厮说甚浑话,常言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何以我家不来鬼敲门,行得正坐得直不做亏心事!何来鬼缠人。”这位想必一身正能量。
“对、对对,闹鬼的都是什么人家,嘿嘿,何六顺不赡养寡母,平日里赌钱撒泼,恶了街坊邻居不说还专门欺那穷困小户;王大海王大老爷如今家有良田千顷,可那又是怎么谋夺来的,造孽呦。”
“照我看鬼也有善恶之分,许是有善鬼见有人恶行累累,故而上门警示亦未可知。”不用说这位是一心只读书圣贤书两眼不识五谷的士子。
“信了你的邪!”二愣子鼓着眼睛大有辨个分明的架势,“怎地鬼不上我家敲门?若来瞧我不大耳刮子招呼,打了便知它恶还是我恶。”
得了,不跟棒槌较劲。没人接二愣子话茬,万一给鬼啊妖的听了以为我们同气连枝,晚上顺便去我家串个门······。
且不提市井小民如何谈鬼色变,搅得武昌人心惶惶的幕后黑手此时正听取徐江总汇来的消息报告。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收买些人手制造谣言。在最初雇来的“水军”放出各种有关妖鬼的烟幕弹后,谣言事件已自行发酵,版本多样内容丰富。
听完汇报,赵瑔的眉毛差点竖到额头上,半天才感叹道。“人说智慧在民间,我现在真心服了,人民群众的想象力简直无穷尽啊。”
“此事全赖赵董睿智,谈笑间大计定矣。”葛丕拍这个马屁泰半出于真心,这厮本以唇舌之功见长,舌战群雄式的场合才是他的舞台或战场。令葛丕瞠目的是,领导居然凭一些不事生产的游手好闲之徒,以及经不起推敲的流言飞语,再加一盆鳝鱼血,硬生生搅起满城妖气。
“世荣过誉了,人心如此,小生不过善加利用罢了。”资讯发达时代对新闻是怎么定义的?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叫新闻。赵瑔现在仍记忆犹新,网上热炒的话题越是狗屁倒灶越是点击量爆高。
葛丕追随赵董以来,自觉眼界开阔见识大涨,武昌之行让他敏锐地发现了一线日后发展的方向:制造舆论,操纵民心。不得不说,这货内心深处躁动的欲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丕愿聆其详,请赵董指点。”葛丕恭敬的态度比最好学的学生见了孔夫子还要多几分热忱。
“人心是复杂的,就咱们这一行而言就简单多了。”赵瑔化身新闻界老鸟对新人传帮带,“说一千道,四个字道破天机,猎奇、阴暗,这就是人的心理,人的天性,抓住这四个字也等于牵住大众的注意力,尔后想引导大众的思想就可谓水到渠成。”
张明目杖胆的暗黑系宣传理论若放在后世当即会被河蟹掉,但在大宋,赵瑔可以抖着二郎腿无所顾忌地喷口水。而葛丕两眼放光,一字字牢牢记下奉为圭臬。
几日来,众人对赵导的荒诞离奇表现已具备了一定免疫力,尤其小谢,神情专注地端详着怀里的桃木剑,仿佛勘破天地大道的玄机就隐含在纹理内。帅道人大打定注意坚决不评价赵长老行事得当与否了。
“兄弟,火候差不离了,该走下一步了吧?”周秉义灌下一盏茶急不可耐渴望再制造几起负面新闻,这货不想懂也不理会什么实践上升到理论形而上形而下的玄谈,只是单纯觉得好玩。“哥哥长这么大还没试过搅得满城风雨是啥滋味,吼吼,总归没白来一趟。”
“嗯哼,是时候请主角闪亮登上了。”赵瑔故意作出一付奸诈嘴脸,“等我攻下这个山头,胜利的红旗必将迎风飘扬,嚯哈哈哈。
“为啥小官人笑得像一枚淫贼呢?三元歪着脑袋不得其解。不仅小厮察觉有异,余众也互递眼色神情鬼祟。赵董智商没的说,唯独精神状态,对付王家县太君那么个老妪,何以赵导举止如此令人不安?”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