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谋算无外人心(1 / 2)
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沈昭见他神色间不乏悲愤,拼死一搏之意,过了良久,才缓缓说道:
“若是可以拿到确凿证据呢?民女知晓大人因身侧有人盯着,才迟迟不敢动弹。可民女不一样,至今仍是自由身,行事自要方便许多。眼下,大人可否将您所知之贺家之事同民女详细说来?”
杨易难以相信她能做到此事,只是事已至此,他即便将这些告知于她又如何?
“贺家增开私矿,又发生塌方致使数十名矿工身死之事,我手中尚有确凿证据,不必忧心。只是贺家将铁矿买至边关之事,我也是近些时日才知晓。
因为国朝在宁夏,榆林两处增开马市,贺家行事比以往更方便。胆子便大了起来,竟将铁矿私藏在药材车队之中送往边疆,此事被我发觉时为时已晚。
我曾想过在车队里边安插自己的人手,却不想打草惊蛇,反倒惹得贺家警觉。恰好贺家的商队又在榆林被扣,他便将此事算到我头上了。”
沈昭闻言,却是眉头微皱,“那依大人之言,贺家若是真将铁矿夹在药材商队中,可由祁州去边疆要历经重重关卡,怎会无人发觉?”
杨易便冷笑道:“原先贺家走私之时,过的地下马市,其中自有不少门道,众人早已达成共识,无须担心。而此次,又有程家在一旁掩护,自然也不惧。”
沈昭不禁问道:“那贺家被扣押在榆林的商队可是与此有关?”
“那倒未必。”
杨易摇了摇头。
“原先的地下马市是开在宁夏一带,因是远离中原,行事更加方便,料想他此次也是通过宁夏马市送至鞑靼手中。且贺家在榆林被扣商队若真与铁矿有关,此刻怕是早已闹翻。何须我等忧心?”
杨易这般一说,倒是有道理。
这些边关将士都是经历过战场厮杀的,怎会容忍国朝之商户将兵器送到敌人手里,以此坑害军士?看来宁夏那边的线的确要好好查一查。
她这般思忖着,复又问道:“眼下,贺家可还有商队要行至宁夏镇?”
杨易闻言,不由得眉头一皱,问道:“你之意是想在商队里安插自己的人手?”
“唯有此法。”
“不可。”杨易摇了摇头,“此事我原先就做过,贺家早已警惕起来,再者,贺家的商队如今早已上路,此刻再去,怕是已经来不及了。”
沈昭听闻,不禁一怔。
“如此风尖浪口之下,贺家竟真敢——”
她不由得冷哼一声,继而说道:“大人尽管放心,只要您将贺家商队的行事作风一一同我说来,我必能让人混进商队。”
眼下确实并无更好的法子,杨易只得说道:“从祁州赶至宁夏,路途遥远,贺家商队在途中有几个固定的歇息之地,届时你大可趁机安插自己的人手。”
说着,他又一一将几处地方告知沈昭。
又叹道:
“程贺一体,铁矿之事,程家定然也有参与,否则次那击鼓鸣冤,不会不成,但眼下,贺家既然已有防备,程家必然也受到消息。死伤矿工一事怕是难以起到作用。倒是私矿一事——”
沈昭却打断了他的话。
“依民女看来,却是未必。您也说了,程党已有防备,便是手中握有证据,怕是难有奇效。若是退而求其次,只伤贺家,倒是可大获全胜。”
杨易闻言,不由得一惊。
“你之意是?”
沈昭便淡淡一笑,问道:“大人以为,贺家和程家是亲密无间的么?”
“自然不是。”
杨易下意识地回道。
沈昭脸上的笑容更浓,“那便是了。”
杨易一怔。
又听沈昭说道:
“程党在朝中虽是如日中天,可其内部未必安定。但从程贺两家后生的行事便可看出,贺家未必愿意屈于人下。眼下,贺阁老已是工部尚书,又兼东阁大学士,已是权柄在握。
程首辅若是平等视之,时局尚可稳定,可若仍想将贺家牢牢抓住,却有点强人所难,贺家未必愿意听其差遣。大人久居官场,应当明白,权势最是迷人心。贺大人未必安于现状。”
此言非虚。
杨易暗自点头,却仍有几分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