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论政(下)(2 / 2)
“只要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被朝堂诸公反对的北伐,陛下一力坚持没有动用国库一文钱,不也将幽云拿下来了。
可见这天下不是没有钱,而是缺乏如何挣钱的本事,你们做为将来主政一方的地方官,若是不能造福一方百姓,让一地百姓富裕起来,枉费宋某对你们期待。”
“卑职等不敢辜负爵爷的信重,不过想要造福一方百姓,首先要做什么?”
“抓钱!赴任一方首先要了解你所任职的地方每年的税赋情况,只有把钱袋子抓在自己的手里,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接下来的施政。
涿州北有一县名曰‘良乡’,此县多山多水,耕地稀少,非常的贫穷,若是让你们其中一人到这个县做县令,你们怎么打开局面?”
新科进士们开始沉思起来,宋文远挑的这个小县在场的这几个新科进士都没有去过,他们并不了解良乡的真实情况。
一人率先抬头问道:“爵爷!想要治理好一地首先要了解这个地方,不知这个县有多少耕地,多少人口,有多少村落?”
宋文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这个问话新科进士估计一下这个县的大致情况。
那新科进士想了一会儿说道:“我大周规定大县两千户往上,中县一千户往上两千户往下,小县一千户一下。
既然爵爷都说了良乡县偏僻,想必户数不会超过一千户,最多不过中县。”
宋文远肯定了这个新科进士的判断,然后说道:“良乡县现在登记在册的户数是五百一十八户,每户人家的人口都在五到八口之间,充其量不过三千多口。
当然真正的人口肯定不止这些,有些百姓为了逃避朝廷的赋税肯定躲进了山里,如何吸引这些躲进山里的百姓下山,编户齐民是良乡县令的一项重要任务。
由于地域偏远,连大户都看不上这里,因此这里的土地并没有被大户侵占,算得上是老百姓手里土地比较多的地方。
可是这个地方却因山路难走、交通闭塞,百姓普遍过的非常的贫困,幽州总督府下一年的重点工作是对这些偏远的地方进行扶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
那名新科进士还在思考的时候,吕蒙正已经想到了一个如何让当地富裕起来的出路。
“爵爷!卑职认为当地既然多山多水,那正好可以利用山水种植桑树,发展养蚕织丝。朝廷现在海外贸易方兴未艾,有多少丝织品都不愁卖。”
“这倒是一个办法,想要发展种桑养蚕,首先要知道桑树苗可不是种下去就能用的,当地的老百姓本就十分的贫穷,哪里有钱投入。”
“没钱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由官府担保,从皇家盐业钱庄进行借贷,就用来年的蚕丝做抵押,等到来年桑蚕丰收,再将贷款还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