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八角雪枣(1 / 2)
……
陆子轩和顾婉卿把这条小吃街逛完之后,又驱车来到了襄阳隔壁的荆门市。
陆子轩把车停到早已经定位好的小吃街门口停车位。然后两人又逛起了荆门的小吃街。
陆子轩牵着顾婉卿的走进小吃街,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个卖雪枣的。
陆子轩走上去买了几块,然后喂了顾婉卿吃了一块过后,自己又尝了一块然后说道“八角雪枣因产于荆楚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街而得名。雪枣,是因为其外形如枣,色泽雪白晶莹而故名。八角雪枣是明末清初八角街上民间老艺人刘之芳首创的,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
“这个八角雪枣还有一个传承历史。据《东宝文史集粹》上记载,民间艺人刘之芳携家带口,从江西吉安府吉水州玉石桥牧种玉村,迁到现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村街上,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糯米,凭借本人高超的食品生产加工技艺,经多年试验和潜心钻研,开发出一种适合大众口味的传统食品——八角雪枣。八角雪枣生产工艺流传至今已传承了十几代人,地域流传十分广泛,社会影响久远。《荆门州志》中也有关于八角雪枣的文字记载:八角雪枣为刘氏祖传糕点工艺,在明代就已定型生产。关于八角雪枣,民间有一段传奇佳话。明朝末年,江南有八个书生赴京赶考经过八角,盘缠耗尽,得到雪枣名师刘氏解囊相助,才得如期进京应试。八个书生进京后,均名登金榜,一举成名。”
“衣锦荣归时,为感刘氏恩义,专程到八角建造八角亭,聊表赠金之报,从此八角雪枣闻名遐迩。到了清乾隆二年,乾隆皇帝出巡江南,慕名来到八角,亲口品尝刘氏雪枣后,大加赞赏,钦定为岁纳贡品。从此,八角雪枣誉满天下,制作技艺更是广为流传。”
陆子轩又吃了一块过后说道“这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呢!”
“相传早在明朝末年,八角老街水路、陆路交通都很发达,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也是南来北往的商贾、游民、流离失所人们的必经之地。刘之芳从江西路过此地,发现这里市井繁华、人丁兴旺,便停下了流浪的脚步,落户在了八角街上。后来,刘之芳拜师学艺,成了远近闻名的“白案”师傅,他亲手制作出来的糕点色、香、味、型俱佳。”
“有一年秋天,八角街上人声鼎沸。一位身着华服、骑着高头大马的富商,将街上制作糕点的老板请到一起。原来,这位富商来自河北沧州,是当地出了名的大孝子。此次来八角,是专程为母亲准备八十大寿的寿礼而来。老太太身子骨健朗,就是牙齿全都掉光了。富商想尽一片孝心,无奈一时又物色不到合适的礼物,所以,慕名寻到了八角街。他要求制作出来的糕点酥而脆、甜而不腻、落口爽滑。富商说完,叫随从搬来两整箱金银珠宝,当着众人的面许愿:如果哪位师傅遂了他的愿,这两箱财宝就归他了。”
“就在这时,刘之芳师傅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我愿献丑!不过要拿成品出来,恐怕尚需等候百日。”刘之芳回到自己的作坊后,立刻开始着手备料。他选用产自本地的晶莹油亮的糯米,挑来清亮的泉水,把糯米泡了七七四十九天,中途换了三七二十一次水。然后用自家后院的大石磨磨成了白米浆,上大蒸锅蒸熟,再将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点浆,制成坯。”
“从秋高气爽的秋天到寒风凛冽的冬天,刘之芳费尽了心血,终于制成了成品。该给这独创的糕点取个什么名字呢?刘师傅望着窗外纷纷扬扬飘着的雪花,一时灵感顿生,这糕点外型如枣、色白如玉、银丝满腹、入口即化。对,就叫“雪枣”。于是,“雪枣”之名应运而生。”
“百日之后,富商前来取货。他亲自品尝了雪枣之后,果真如他所愿,赞不绝口,他重重酬谢了刘之芳老师傅。刘之芳用这笔钱扩大了八角雪枣的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工艺,然后再用赚得的钱接济了当地的穷苦百姓,更使得八角雪枣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