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紧追不舍(1 / 2)
“就是说,金使君被杀的当夜,有人潜入了书房。”
刘贤听完周不疑的描述,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如果这黑衣人就是凶手,那他来书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毒杀金使君的毒药藏在书房,又或者这里有关于金使君致死的阿秘密?
刘贤只觉得心头忽然有千钧之重,压得自己喘不过气。
周不疑道:“之前不疑以为刘公子已知悉此事,如此看,那黑衣人便是巩志或者巩志手下?”
刘贤摇摇头。之前巩志曾常伴金旋左右,掌有书房钥匙,如果要来动手脚,只需借口以整理书房的名义行事便可,根本不用穿黑衣来避人耳目。
这个黑衣人,一定是寻常不常出现在书房附近,或者是当夜不应该出现在书房附近的人。
还有个线索,是钥匙。
书房的钥匙不是寻常锁匙,只有巩志和金祎有。如果按照前面的推理,巩志没有必要乔装潜入,那么黑衣人的钥匙,大概率应该是金祎掌管的那把。
刘贤转身要去找金祎,却见周不疑道:“刘公子,此事不疑愿协助追查,只是事有机密,请勿说与他人。”
刘贤眉头一皱:“保密?你是说……”
周不疑道:“依在下推测,这黑衣人只怕不是巩志一党。”
刘贤对少年的怀疑有所保留。如果这黑衣人真的与巩志没有关系,那他在金祎被杀之夜潜入书房,难道真的只是要做一个偷书的雅贼?
这份怀疑持续的时间很短。当金祎面吨询问,说出自己手中的书房钥匙已经丢失了半月有余时,刘贤心中已然大致确定,这黑衣人定是与金祎之死脱不了干系。
————————————————
刘贤带着周不疑和小刘德来到书房。此时此刻,距离他们庆贺凶案告破,也只是过了不到半日。
小刘德指着已经被填补的窗户道:“咦?不对啊,当时我们划破了窗户。”
此时,那扇仅容幼童穿过的窗户已经完好如初,丝毫没有被划破的迹象。
被人补过了?
刘贤怀疑着拿出钥匙。这是巩志保存的那把,之前刘贤前来调查时,已请文聘从巩志手中借来。如今,又到了刘贤手中。
至于金祎那把,应该仍在黑衣人手中。
刘贤轻轻打开门锁,“吱呀”一声推开书房门,一排排书架展现在三人面前。故地重游,小刘德仍旧心有余悸。
进了门,小刘德复述起当日的经过。
“当时他打开门,先是进门看了看,好像是在确认方向,然后就径直往桌案前走。”
“他是在找金使君的书案。”周不疑分析道。
这是常理,在书房中若是找书,只要从书架开始找起便好。黑衣人不能确定金使君书案位置,明显平日不常至此,这与巩志的人设不符。
刘贤心口紧了一下,让弟弟接着说。
“然后他好像是……”小刘德走到桌案前,置身于黑衣人位置,靠动作回忆着细节。“对,他从怀里拿出那张劝表,然后放到了桌上。”
“劝表?什么劝表?”刘贤不解追问。
周不疑道:“其实当日是蔡瑁和金使君在此密谈,在下和刘德兄弟在外偷听,得知蔡瑁在逼金使君签署拥护刘琮公子的劝表。”
周不疑说着,眉头一皱。连日来他的心思都在将这劝表作为蔡氏结党的证据送往襄阳,忽略了当夜刘德告诉过他,这劝表并非一直在房中,乃是黑衣人后来放置的。
也就是说,这黑衣人是最先获得劝表的。而获得劝表的机会,只有在金旋发病赶来搭救的人。
这包括正在房中的蔡瑁,守在不远处的文聘、巩志,以及闻讯赶来的金氏兄妹和留忠。当然,这还包括他们随行的扈从侍卫。
“然后呢?黑衣人没有发现你?”刘贤追问。
小刘德摇摇头,跑到当时藏身的书柜一角,指着空荡荡一个格子说道:
“然后他就过来搬了好多书,放到书案上,就像这样胡乱码了一遍,然后好像从里面抽走了一卷呢。”
小刘德又跑回书案旁,轮开双臂胡乱摇摆。
这是在干什么?打麻将码牌吗?刘贤不解,再去看那些竹简。除了已经被自己当做铁证的关于汤氏与巩志勾连的密报,条案上只剩下毫无头绪的公署简报。
如果黑衣人是巩志一党,那么他最有可能便是来偷那涉及丑闻的密报。这些本就产自巩志手下文吏的简报,绝对不会是他的目标。可是那卷密报仍旧被自己发现了。
这就说明,黑衣人不是巩志一党!
刘贤紧张的咽了口水,事情在朝他最不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里还剩下一卷。”小刘德查看着被半空的柜格,发现还剩下一卷竹简。“上面写的看不懂……”
刘贤展书阅读,发现只是一期寻常简报。“这上面说,六月份巩太守带人修筑了堤坝,还有幽州有个大孝子,因为家里没有粮食,宁可杀死儿子也要赡养母亲。”
除了郡丞手下的歌功颂德,就是列国新闻,都是套路文,没有什么价值。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刘贤,当时黑衣人从书柜中抱出的那一摞竹简,应当也是公署简报。
他的目标是这些简报?不对啊,这样只会让我们发现汤氏和巩志的丑闻更加波折,还有那张劝表,如果不是小刘德横空出手,应该也会被他们发现。
如果那样,杀人嫌疑将会更早锁定到巩志的头上,金祎可能也会因为那张劝表,而与蔡瑁决裂。武陵恐怕早就竖起反旗了。
如此看,这人的行为处处在害巩志,但前提,是他知道金旋会死。又或者,就是他杀死了金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