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紧追不舍(2 / 2)
周不疑站到窗前,仰头观察了许久说道:“这窗户是后补上的。如果是在刘公子来调查前,那就说明一件事:我们走后,那黑衣人又回来过。他想掩盖书房被动过手脚的痕迹。”
周不疑转过头,正视着刘贤道:“是他设计了这件房子的构造,他想引导追查之人,找到他想公之于众的东西。”
中计了。
刘贤只觉得一阵眩晕。那汤氏的丑闻,根本就不是潜藏多年的秘密。它和劝表,都是黑衣人故意设下的陷阱,目的便是让调查的防线引向巩志!
老金旋之前第一次发病也是在书房,很可能就是看过了这篇充满肮脏丑闻的密信。
因为汤夫人的缘故,刘贤太过想当然的以为是巩志杀了金旋,然后指使汤氏诬陷金祎。可他没想过,万一汤氏诬陷金祎只是巩志的临时起意呢,借刀杀人呢?在巩志眼中,不管是谁杀了金旋,只有凶手是金祎,才最能符合自己的利益,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杀害金旋的凶手啊。
凶手放好了两件文书,然后用简报遮盖,这根本就是欲盖弥彰的障眼法,好让自己在调查时产生有人掩盖丑闻的错觉。
等等,还有一件事情不通。
刘贤紧张的手心冒汗,但还是极力告诉自己要冷静。
“德儿,你确定他偷走了一卷文书?”刘贤的手摸杂乱的竹简上。
小刘德笃定的点头。
刘贤心中,金旋和蔡瑁密探的画面慢慢浮现:
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谈话,老金旋身体不便,但是仍然将不久前害自己发病的密信偷偷藏在案头成摞的竹简中。然后,这仗条案上最重要的文件,便只剩下那张关乎荆州未来的劝表。
那就怪了,黑衣人连丑闻密信都不要,难道想要的就是这些歌功颂德的简报?
“你们俩帮我,把这些简报按照日期顺序排序!”刘贤带着两个小弟弟忙活起来。简报上都有日期,如果少了哪期,一对便知。
三个人核对了三遍,从六月到八月,几十篇简报一期不少。
难道还有其他文件,比丑闻和劝表更加重要?那就是大海捞针,根本不可能查到。
刘贤有些绝望,他明知道自己中了陷阱,可是不知道陷阱的机关到底是什么。秋风拂过窗户,发出呼呼咆哮,像是黑衣人的无情嘲笑。
“不对。”周不疑沉吟说道。“还有一处解释不通。既然那人当日已走,为何又回来修补窗户?他明明没有发现刘德兄弟。除非他回来另有他谋,比如说……”
另有他谋?刘贤手摩挲着编制简报的竹简,突然灵光一现:
“除非,他是将那偷走的竹简送回来!”
这次连周不疑都没有明白。
“藏木于林!”刘贤猛拍了下条案。“如果他偷走的是一卷简报,那么根据日期排列我们很容易便会找出破绽。所以他发现了问题,在你们走后返回这里,将偷走的简报放回原位。正是此时,他发现了你们割破的窗户!”
“那他偷走的竹简上,一定记载了牵涉他软肋的内容!”
逻辑终于形成闭环:黑衣人先是趁着金旋发病的混乱偷走了劝表,然后趁着深夜潜入书房,将写着汤氏丑闻的密信和蔡瑁的劝表藏在竹简中,伪造假象,引导追查之人发现,将嫌疑引向巩志。同时他本想偷走一卷关于自己身份的文书,可是后来想起这反而有暴露的风险,于是连夜返回,将那卷竹简放回原位,企图以藏木于林的手段蒙混过关。
剩下的就是找到牵涉黑衣人身份的竹简!
哗啦啦啦,一卷卷竹简被三人平铺于地,刘贤和周不疑弯腰伏地,一个字一个字查阅着竹简上歪歪扭扭的汉隶。小刘德跟在二人身后,掌灯添亮,又恢复了之前生龙活虎的样子。
“巩志查税,不是。”
“谭雄剿匪,不是。”
“供奉襄阳,不是。”
“金祎布施,不是。”
……
都不对。“看列国逸闻和邸报摘要!”二人将视角聚焦到每卷的结尾部分,寻常最不起眼的几列小字上。
“周瑜练兵,不是。”
“张鲁南侵,不是。”
“高干被灭,不是。”
“会稽……”读到角落里的一篇,刘贤安静了下来。
周不疑见状,凑过头去,念出上面内容:
“据闻,会稽一郡吏**少年时与贼战,一足被创,仍手斩贼帅。后以刀自割其筋,血流滂沱,气绝良久。家人惊怖,亦以既尔,遂引申其足。足申创愈,以得蹉步。后为郡吏,县令察之,竟为子房之后,其族以先祖爵位冠姓……”
郡吏的名字被人用刀划去,但这丝毫不影响刘贤判断出那人的身份。
这是三国历史上太过着名的一段典故,一个坡脚的郡吏,中年得志为将,最终七十三岁战死沙场,成为江东一代名将。
刘贤本还有怀疑,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那刮去的名字,反而坐实了自己的一切怀疑。
刘贤暗自懊悔,这一点他早该想到。
小刘德不通文墨,听不懂这些之乎者也,急着问:“周哥哥,这上面说的是谁啊?”
周不疑瞪大了眼睛,指着上面郡吏被划掉的名字问:“这上面的两个字是不是……”
刘贤一把抓住他的手指,夺声道:“嘘!隔墙有耳。”转而对守在外面护卫的南鹰骑喊道:
“备马,去监牢!”
书房外,躲在竹林里的鬼魅身影远远望着书房里闪动的飘摇烛光,还有突然行动起来的零陵侍卫们,叹了口气。
“这一天终于要来了。”他暗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