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无中生有(三)(1 / 2)
酸枣北,大河南岸扎着一座座降军营房,现在还有三万两千余降军共十二座营区,由最初的十五座缩编到十二座,那三座营区因降军逃亡、病故、处死减员而撤销。
五千匈奴义从分作五个千骑营,三座千骑营夹河堵在降军联营的背后,一中一左一右,余下两座千骑营建在第二道防线上,堵住第一道防线三点两段中的段中位置,形成弹性防御、封锁。
更外围,还有规模的驻军沿着驰道布下,负责缉捕零星逃亡的降军,被抓住一般都是就地处死。
百余匈奴义从骑士簇拥下,魏越、黄盖身披鱼鳞全身甲,挂着寻常素色简陋披风观察一座降军营区。营区十分简陋,只有外围一道栅栏,再里头就是一排排避寒草庐,缺少御寒衣物的降军多数缩在草庐中避寒取暖,只有少部分在营区内蜷缩着晒太阳,或者散步。
千户呼延文成手握马鞭指着营中散步降军道:“魏从事,营中此类人皆豪勇之士。逃亡者,也以此类人为主。”
这些降军都是家乡被战火焚成废墟,没有担保人才无法释放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这些人都是精锐,否则也不会活到现在。
难怪皇帝豁出脸皮不要,也要把匈奴义从留在这里;除了匈奴人能让皇帝放心外,其他人来监管这些降军都存在隐患。只要拿出兵器铠甲和钱粮……甚至不需要这些。这些降军已有剽掠的习性,放出来逼着、带着去劫掠,用着一定很顺手。
这是大好的兵源!不需要招募成本的兵源!
魏越左手仅仅握着缰绳,扭头看黄盖:“盖叔,一两日内朝中诏令当至,这三万两千人迁往并州也无法妥善安置。若是两万人,兴许还能压得住。”
他很想将这批降军大咬一口撕下一块肉来,可风险太大,皇帝在那里盯得紧紧,谁敢染指、侵吞这批降军?
不能侵吞,不能遣散,迁移军屯也有风险,这才是这批降军棘手的主要三个原因,这已成为朝廷的顽疾,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都杀了一了百了,可谁愿意牺牲自己去解决皇帝、朝廷的心疾?
如果是之前宦官权倾下时,皇帝还能保住你,事后能提拔你;可现在局势跟以往不同了,何进有雒都最大的兵权,各地士族也有兵权在手,不再是丧家之犬,逼急了他们有反噬的能力。
皇帝已经不是去年那个大权在握能率性而为的皇帝了,宦官也不再是那个呼风唤雨的宦官了,士族也不再是唯唯诺诺,夹着尾巴的士族了。
魏越看的明白,自己不可能、也没资本收编这些降军;三万多的降军也无处安置,唯一的办法就是杀掉一些,杀掉这批降军的脾气,杀的这批降军对军令饱含敬畏之心。
“两万人么?”
黄盖呢喃一声,硬朗方脸上双目眯起:“可还是多了,对各州郡而言负担极大,不好安置。”
凉州最大的郡是汉阳郡人口十三万,整个汉阳郡也挤不出三万青壮年;并州太原、雁门两郡人口过二十万,也很难挤出三万青壮年。所以,三万多青壮年迁移到边郡,足以冲垮原有的人口基数,一举碾压该郡豪强、寒门均势,会成为新的动荡苗头。
如果可以选择,不会有郡守想接受、安置这三万多青壮年,谁敢安置,他治下的豪族就会给他找麻烦。
“那就只能杀了,安置在酸枣也非长久之事。”
魏越着举起马鞭指着营区内盼望的降军道:“冬季时,逃亡在外生存不易,故而降军尚能忍耐。入春后,再不安置,必然逃亡者大增。此类流亡之人,无家室可依,无亲族可投,为图生计,必然聚众劫掠、流毒州县。若裹挟灾民,必然又是一股蚁贼,其害不。”
马鞭斜指向北,魏越环视周围跟随而来属吏、匈奴贵族青年:“诸君请看,若非大河水寒,此类降军必然投水逃亡。入春后河水冰消水暖,降军投水逃亡,岂是五千匈奴骑士所能阻?故,开春后,朝廷不调他军来助,或不处置、迁移酸枣降军,届时自会生乱。若朝廷能调来他军,或有心迁移、处置降军,也不会拖延至今。”
回过头,魏越看黄盖:“综上所述,我等要早做准备,待朝廷诏令抵达时,即刻处置、迁移降军。不知诸君,可有异议?”
一名青年属吏脸蛋冻得红扑扑:“魏君深明大义,可其中曲直朝廷或有不知。我等若自行处置,恐会滋生祸患。”
黄盖见周围属吏大多犹豫,少数人沉默,而随行的匈奴贵族青年人人露赞同、欣赏神色,支持、认同魏越的看法的为人。
轻咳两声,黄盖道:“非是我等自专,朝廷自会授意我等便宜行事,到时处置稳妥,朝廷岂会问责?”
呼延文成也开口劝这些属吏:“此事追究根源,终究是朝廷公卿脸上无光。我等善后处置不留祸患,朝中公卿自不会多事,给自家寻不痛快。”
不给这些人开口机会,又扭头看魏越:“魏从事可是有了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