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想法对与错(1 / 2)
王磊问这个问题当然不是心血来潮。
这部电影的剧本很简单,一句概况便是:篮球少年和理科少女因为音乐相遇,进而走到一起。
这个故事本身很套路,也有很多种写法,但当王磊按照演话剧得到的经验,开始追寻男主角内心世界时,却对整个故事的出发点有了很大的疑虑。
男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磊之前的理解中,这是一个富有领袖气质的运动男孩,他是篮球队的王牌兼队长。
可以说这个角色和鲁达所扮演的角色相差并不大,是王磊所扮演小崖的反面。
不过当假期休息的时候,当他再在去读人物小传和剧本时,他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男主角爱情萌芽的原因。一个领袖会在什么样的情景下深深陷入爱情不可自拔,并因此开始饱受责任和爱情冲突的折磨?
他仔仔细细研究整个剧本想要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这部青春片的男女主角会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而这种爱好却被校园固有的偏见所禁锢。
篮球队的王牌应该最喜欢篮球,理科成绩出众的少女应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音乐这样的东西可以作为爱好,但不应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他们生活的重心应该是已经取得成绩的“领域”,就像他们之前那么多年所过的一样。
男女主角身边的朋友,家长也在反复述说这种思想,进而成为男主主角追逐梦想的阻力。
他们反对男女主角去追求音乐,就是因为这些会影响到男女主角在自己领域出“成绩”。
反派其实也是从一样的思想出发:他们已经演了好几出话剧,这儿是他们的“地盘”,出演故事中那部新戏,对于他们来说是“天经地义”。
那么爱情在哪儿?
他深入每个人物的内心,去梳理这个故事,愕然发现这个故事之中完全可以没有爱情的位置。
一对已经在各自领域取得成绩的人,追逐自己内心深入早已存在的热爱,在追寻的途中彼此结合。
这种结合完全可以没有爱情,也可以是友情,更可以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
既然这个故事可以不是因为爱情,那为什么它偏偏是爱情呢?
缺少这尖锐的唯一,这个故事还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总是少了许多力道。
所以他又重新去梳理这个剧本,发现故事的起点其实就在于一句话。
“······歌毕。他们四目相对,这一刻他们已经互生好感。”
简单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
至于为什么会一见钟情,编剧没交代。
当问题追根溯源到这一步,其实对王磊的演出已经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编剧既然说一见钟情,那就一见钟情,后边该怎么演已经有了一个心理的出发点。
当周昌询问剧本的时候,眼见大家都没什么想说的,他才迟迟疑疑问了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疙瘩,让他没法把自己完全代入男主的心里。
每当他尝试变成男主,这个问题就会在他的耳边萦绕不去。
“为什么会一见钟情?”
王磊的问题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由一愣。
这个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什么好解释的?
“因为这是一部爱情电影?”坐在胡莹雪右手旁的霍飞燕反应机敏,凑趣回道。
爱情电影当然要拍爱情。
她话说完,除了胡莹雪,其他几个人也立刻哈哈大笑起来。
在他们看来,王磊这是单纯的较真,毫无意义。
电影,电视剧,戏剧,有许多东西是不能较真的,一旦较真那么很多故事就无法成立。
比如枪为啥会永远射不玩子弹?反派为啥不一枪崩死主角,还要废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