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别出心裁(1 / 2)
崇祯二年的春天,当外面已经冰雪消融的时候,紫禁城里却刮起一阵阵寒流。
还有半天,就要进行崇祯朝的第一次君臣对决,一边是看似势单力孤的皇帝,另一边是众志成城的东林学派。
但是,东林党人们恐怕想不到,他们将要面对的并不是传统手段。
领先几百年的理念,将会使出他们意想不到的手段。
自古以来,为何文人的地位高?
不单单是因为他们属于士族阶级,掌握着巨大的力量。
更因为他们手里有笔,舆论宣传阵线向来是由他们把持!
但他们的手段单一,顶多能做到“天下轰传”,其实就是口口相传。
哪能比得过后世的宣传手段?
再说他们要阻止科举改革是为了自身利益,可他们的阻拦也直接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比如此时此刻,城东的国子监内,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演讲。
“同窗们,明天朔望朝,我们一定要去声援陛下!那些无耻的官僚,为了自己的利益,联合起来阻止圣上对科举改制!”
“他们枉顾万千学子的诉求,只为保住自己的权势,只是一群尸位素餐的蠹虫!圣上英明睿智,却眼看要受制于朝臣。”
“那些官员想阻挡我们的前途,大家伙儿能答应吗?”
人群中有几人带头,高声喊:“不能,不能!”
学子本来就多是热血青年,随着他们一次次地呼喊,渐渐感染了其他人。
渐渐地,呼声越来越大。
站在高台上的人继续鼓动道:
“我们要让陛下看看,他不是孤军奋战!万千学子,会站在他身后摇旗呐喊!同窗们,明天我们要到午门外去声援陛下!”
“好,同去!”无数人呼应。
消息在国子监里传开后,很快就形成燎原之势,几乎人人都在做准备。
有些学子比较有组织能力,带领大家准备明天要用的东西,跟东林党人一样,他们也是铺开桌子写字。
只不过写的东西不一样,监生们是在写标语。
也不知道谁出的主意,建议大家拉上横幅,手持醒目的标语,上街宣告众人的诉求,让民间的百姓也知道怎么回事。
这不妥妥就是近代的学生游行吗?
不用问,肯定是傅斯年暗中指使人教他们的。
国子监四学,人数总计大概有六七千,在永乐年间甚至有近万人,早已成为明朝的大学城。
这批人要是走上街头,必定是一幅壮观的景象。
……
此时的城中,到处有锦衣卫的密探。
他们脱下官服,化身民众,在街头巷尾引导着舆论。
对于当前态势,东林党人还是有所察觉的。
在他们的聚会地点,韩爌正大声发言:
“一定要把这股歪风邪气压下去!这是密谍在暗中引导民意,是对我们无耻的抹黑!请大家发动学生、同乡,一起为正义发声!”
随着他的鼓动,有不少人匆匆离去,应该是按照他的指示去做了。
就这样,大明京师在二月的最后一天里,显得特别浮躁。
这夜,许多人彻夜难眠。
三月初一,晴。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早有无数大臣等在午门外。
刚到卯时,宫门缓缓打开,大臣们鱼贯而入。
一般常朝是在皇极殿,但大朝会的话,就要延伸到广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