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拜访方孝孺(1 / 2)
方孝孺主张治国应施以仁德之政,先德化而后政刑,与朱允炆治理天下的构想不谋而合,因此,朱允炆登基不久,便派专人将时任陕西汉中府学教授的方孝孺请至应天,委任其为翰林侍讲,尊其为师,为其答疑解惑、询谋谘度。
所以,寄希望于方孝孺传达我的想法,是我以正常渠道且不直接接触朱允炆,并能对他产生影响的唯一方法。
暮色时分,一个老道敲开了方宅大门。
或许是他乡遇故知的原故,方孝孺对我没有了在蜀王府时那般的不屑和疏远,竟表现得十分热情,还笑颜迎了上来:“张真人大驾光临,希直未曾远迎,失礼之至。”
我也满嘴客气:“一别经年,正学先生风采更胜当年了。”
方孝孺摇头感叹:“张真人才是风采依旧,多年未见张真人,您的容貌丝毫未变,真是神仙中人啊!
想当初,张真人匆匆而别,蜀王殿下怅然若失,此后,蜀王殿下每每与我等谈起张真人皆感怀良多、深感遗憾啊!
蜀王殿下曾嘱咐我等如有幸遇到张真人,一定代他向您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蜀王殿下是满怀期盼您能再临蜀地,与殿下更续那长生仙缘呢!”
我微笑道:“世间哪有什么长生不死?我能给予蜀王的长寿之法,早就交给他了,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修炼那‘吐纳之术’,他就必能长寿延年。”
方孝孺虽为蜀王朱椿微微有些遗憾,却也不再多言,遂问道:“张真人已属神仙之流,绝然不会专程来此与希直共叙前缘,但不知张真人为何而来?若有所求,希直定当鼎力相助。”
我凝望着方孝孺:“正学先生说得极是,老道确实有事相求。”
方孝孺连忙肃容道:“张真人请讲。”
我本就不习惯客客套套的说话方式,若不是方孝孺与我并不投缘、甚至还有些隔阂,我一早就开门见山了。
到了这时,我也就不再绕圈子了:“正学先生居于庙堂之上,定是知晓朝廷的‘削藩’之令了?”
方孝孺道:“确实。而且,晚辈还参与其中了。”
我又问:“那么,正学先生对‘削藩令’是持怎样的态度呢?”
方孝孺毫不犹豫地作答:“历朝历代以来,凡是实行藩王割据政策的朝代,最后无不将国家引向动荡不安。为了防止养痈为患、尾大不掉,我认为‘削藩’之策必须坚决而贯彻地实施下去,且宜早不宜迟、宜速不宜缓。
现在看来,‘削藩令’实施效果十分显着,各地藩王纷纷弃藩就庶,国家昌盛指日可待矣。”
我听得连连摇头,方孝孺微微色变:“张真人摇头之意,是不认同‘削藩’之策吗?”
而我的回答却超出了方孝孺的预料:“正如正学先生所说,藩王割据必会削弱国君权势,确是国家之无穷后患,‘削藩’之策当施,我十分认同此策,而且,我认为朝廷既然已决定‘削藩’就应当机立断,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而彻底地斩断藩王就国一事,力求一劳永逸。
然而,我观朝廷的动作,竟选择了‘先弱后强’的策略,后又当断不断、犹犹豫豫,现在,更是独留下势力最强的燕王,简直就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啊!”
方孝孺听得脸色微微泛红,勉强辩解道:“削其枝桠、断其策应,只独留孤零零的主干,使其独木难支,难道不是良策吗?”
“俗语说狗急跳墙,狗急了尚且不顾一切,何况一位拥兵十万的藩王!我想知道正学先生因何认定朱棣会心甘情愿地束手就缚?先生可曾想过把朱棣逼急的后果?为此,可曾做过任何准备?”
方孝孺被我问得已不再笃定,下意识说道:“难道朱棣真敢造反不成?”
接着,方孝孺面带疑惑,紧盯着我的眼睛:“我听说张真人与燕王朱棣私交甚密,实为故交,以您对朱棣的了解而得出的结论,就算不中亦不远矣,也就是说,朱棣肯定会造反了,我们确实有必要提前做些准备才是,只是,晚辈很了解张真人,出卖故交,绝非张真人本性,您这又是为何?”